桃江县现代林业“十四五”规划
森林是陆生生态的主体,又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与人们居住环境,文化享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绿水青山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经过几代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桃江林业建设事业已取得丰硕成果,在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中作出了很大贡献。桃江已然成为了长株潭城市圈的后花园,洞庭湖南岸一块绿色屏风,资水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入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桃江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我县森林构成要素优势,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主线,补齐短板,使桃江由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进发,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桃江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贡献林业的绿色力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 森林资源存量稳中有进
根据森林资源数据库数据显示,十三五末,桃江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13.11万公顷,比十二五末12.9万公顷增加0.21万公顷,增长2%;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63.89%,比十二五末的62.62%增长1.27%;竹林面积由十二五末的6.87万公顷增加至7.71万公顷,增长12.2%;立竹蓄积由十二五末的1.8亿株增至2.56亿株,增长42.22%;省级以上公益林5.40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的41.19%;立木蓄积由十二五末的 451万立方米增加至576.5万立方米,增长25.8%;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 62.33%增加至十三五末的62.98%,增长1.04%。
(二) 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公益林管护办法,建立了公益林管护和补偿资金发放的长效机制,2015年至2020年,共发放补偿资金5850万元;严把审核审批质量关,确保依法使用林地,2015年至2020年,共审批长期占用林地133宗,面积397.16公顷,收取植被恢复费8383.3万元;实行三年限伐禁伐行动,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十三五期间共投入3500万元,建立了桃江林业有害生物病虫测报防治体系,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下;桃江竹虫害的历史顽症——黄瘠竹蝗得到了有效防治,成灾率在2.5‰以下;外源性松材线虫病防控除治面积1.8万亩;森林防火工作警钟长鸣,健全宣传防患、演练和应急扑灭等措施,杜绝了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桃江森林资源整体安全。
(三)造林绿化提质创新
自1996年我县消灭宜林荒山以后,森林经营类型从集约经营型向保护经营型、重点保护型发生了转变;主要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营造林工程项目;采取了更新造林、封育补植、抚育补植、低效林改造等营造林措施。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有效提升了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三五”规划期间共完成工程造林6.5万亩,相比“十二五”规划期间完成工程造林4万亩增加62.5%,“十三五”规划期间封山育林12.5万亩,相比“十二五”规划期间封山育林9.3万亩增加34.4%。毛竹笋用林建成9.3万亩,创建了湖南最大的毛竹笋用林生产基地,为湖南竹笋产业第一县。
(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我县在“十三五”期间,林业产业稳步增长,涉林一二三产业得到融合发展程度提升;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升级,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5家;产品品质大幅提高。林业产值由2015年的8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0余亿元(2020年值为预估,下同),2020年比2015年增长75%,五年累计总产值达687亿元。主导产业竹产业加速发展,五年间完成了452.3亿元。年产值由2015年的60.2亿元增加至2020年120亿元,2020年比2015年增长99.34%。
(五)十三五林业规划基本指标全面完成
指标名称 |
“十三五”末目标数 |
“十三五”完成数 |
增长率 |
林地面积 |
129811.6公顷 |
131104.3公顷 |
1% |
有林地面积 |
123200公顷 |
127326.9公顷 |
3.25% |
竹林面积 |
68700公顷 |
77124.4公顷 |
12.26% |
森林覆盖率 |
62.98% |
62.98% |
— |
绿化率 |
64.2% |
64.35% |
0.18% |
森林蓄积 |
523万立方米 |
567万立方米 |
8.4% |
立竹株数 |
2.19亿株 |
2.56亿株 |
16.89% |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 |
5立方米 |
7.56立方米 |
51.2% |
投资概算 |
115亿元 |
121亿元 |
5.2% |
销售总收入 |
400亿元 |
687.01亿元 |
71.75% |
竹产业总收入 |
310亿元 |
452.3亿元 |
45.9% |
年林业人平收入 |
3400元 |
3800元 |
10.5% |
森林受害率 |
2.5‰ |
2‰ |
下降20% |
(六)产业新态萌芽
在“十三五”期间,竹产业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形成了竹笋培育、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雏形,五年间共生产竹笋2亿多斤,笋干1000多万斤,竹笋生产加工5年来创产值10亿多元,在不增加毛竹林面积,不影响竹林立竹数,不影响竹材产出规模,不与上下游争资源的情况下,为竹农增加了大量财富,共有13个乡镇,近70个村把竹笋生产作为产业扶贫首选,形成了竹笋生产加工产业集群,为桃江县域经济和竹产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森林康养产业项目有新突破。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建设;国家森林公园理顺管理体制,完成规划编制;安宁竹谷、桃花湖景区获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
(七)林业科技、文化有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林业企业与国家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等单位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开展竹家具设计、工程材料研究、竹食品深加工、竹材干燥、竹加工污染防治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达180余次,获市、省科技进步奖11次,专利32项,发表各类涉林学术论文70余篇。毛竹全营养有机菌肥、新竹材制造技术和新加工机械等一批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9年中国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的实验基地落户桃江,有力推动竹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国第十届竹文化节、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首届桃江竹笋节在我县隆重举行;小郁竹艺传承基地建成,《桃江古树集》、《桃江竹笋》、《楠竹之乡》等画册刊印,展示了桃江林业文化欣欣向荣的风采。
(八)经营主体与产业布局逐步完善
积极引导社会化组织参与森林经营,创新社会化组织管理方式。在桃江竹产业协会、桃江竹凉席协会、桃江世林竹笋专业生产合作社带领下,全县共组织林业生产合作社80余个,其中竹笋专业生产合作社62个。社会化组织已成为桃江林业生产经营新的生力军,促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链接模式。优化竹木产业生产布局,制定“一园五区”的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生产、产业化集聚”的产业布局。
1、桃江森林资源内涵增长不足
我县森林的面积、立木蓄积、立竹总株数、单位面积立竹株数等指标已整体较高,但单位面积蓄积存量处在中下水平,每亩仅为7立方米左右,成熟林、可采伐林分面积均处在低位水平;立竹总株数和单位面积株数分别为2.56亿株和221株/亩,但平均胸径、枝下高等质量性指标仍然处在中低水平。
2、竹林林分占我县林地面积偏大
我县竹林面积达7.71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的58.6%,占国土面积的37.4%,且多为纯林。竹林资源是我县的林业特色,其经济性具有很好的前景,但单一林分占资源比重过大,导致遭受生物侵害及自然灾害风险较高,且因上级财政造林抚育补助等项目实施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竹林提质升级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3、竹材出现相对过剩
我县竹产业不断增长,“十三五”末已突破100亿元年产值,但近年我县竹材以消耗县外资源为主,主要原因是我县三大主导产品竹板材、竹凉席、梦思席由县内完全生产变成了外购半成品再加工,导致本县竹材消耗下降。“十三五”期间,我县竹材采伐收益下降,竹材利用率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增收。
4、林业技术人员呈青黄不接之势
由于多种原因,我县林业技术队伍出现断层,新生力量补充不足,随着老一代林业技术人员离岗,30岁以下专业力量未能及时补充。
5、林产工业升级受资本与技术双重制肘
从产值和产业实态评估,我县林产业均为湖南第一,在全国居于前列,为县域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与外省产业发达的先进县相比,仍然有很大上升空间,如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新材料等方面处在稚幼期,产业资本以本土为主,体量不足,龙头企业数量与带动能力相对相较弱,产业扶持政策效果不佳。
“十四五”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地位作用、绿水青山价值定位、生态保护修复和维护生态安全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系列要求,把握林业发展大势,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聚焦林业发展重点,立足县情,筹划重大项目,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为促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优先,侧重监管,资源提质,产业图强,协同发展。
1、生态优先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和绿化发展理念,积极转林业工作职能,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来落实。
2、侧重监管
我县林地面积、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在湖南均处于前列水平。为保持这一生态优势,在十四五期间,以森林资源的监管为工作重心,一是防止经济建设中对森林资源的无序利用;二是防止自然和人为灾害对森林资源的意外破坏,做到利用适度有序,灾害防微杜渐。
3、资源提质
我县森林资源存量主要体现在面积规模上,从森林资源占有全县国土面积比例分析,我县森林资源面积存量扩张存在困难,但从我县森林资源林分结构、林分种群构成比、单位面积蓄积、林分年龄组成、林木绿化率等方面来看,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也是“十四五”森林资源增量的重要方向,即以森林资源内涵增长为主,外延增长为辅。
4、产业图强
我县林工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桃江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雏形,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解决企业分散和生产污染难题,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出现,但产业要素的集中度、产品竞争力、产业与现代技术融合、产业资本聚集等方面还处在低端水平,应通过优化结构、科学布局、技术创新等工作使我县林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提质和拓展市场,提高林工产业效益。
5、协同发展
桃江林业是桃江山川秀美的承担者,是美丽桃江绿色发展的守护者,同时要积极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协调处理好自然地保护、国家公园建设、林地林木资源保护与国家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的关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绿色村庄建设,科学处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
“十四五期间”,我县现代林业建设的整体目标是: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科学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动落实八项重点工作计划,实现八个主要目标(简称“八八规划”)。
八个主要目标即:
至“十四五”末,林业用地稳定在131100公顷亩以上,有林地面积稳定在127400公顷以上,其中竹林地面积为77100公顷;
省级以上公益林稳定在81万亩以上;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98%;
自然地保护面积稳定在8504.67公顷以上,湿地保护率90%以上;
活立木蓄积达到620万立方米,立竹总量稳定在2.56亿株,并逐步提高森林质量;
“十四五” 期间 ,林业总投入167.92亿元;
林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其中竹产业产值不低于700亿元;
森林成灾率低于2‰。
为上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推进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资源培育。加快桃江新一轮国土绿化进程,认真实施长(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保护地之间建设一批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省级生态廊道;积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一批义务植树基地,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造绿护绿,督导退出企业和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村庄建设,充分利用房边、路边、水边等闲置地开展植树造林,着力建设绿色通道和一批森林乡村。计划投资121500万元
二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落实国家政策,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及管理;建立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体系,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加大非法采猎野生动植物处罚力度。本项计划投资11000万元。
三是推进以公益林天保林管护为主体的生态保护。落实国家公益林天保林保护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严格的采伐限额管理,加强石漠化修复和矿区生态修复,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巩固与改善现有森林生态系统。本项计划投资147500万元。
四是推进森林湿地自然地保护与利用。坚持自然保护地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自然保护地科研及监测体系建设,健全自然保护地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估机制,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有序发展和合理利用。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构筑南洞庭生态经济区安全屏障。本项计划投资185000万元。
五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传统竹木板材、竹凉席、竹筷等产品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改良改进,完善环保设施,发展油茶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国家(桃江)楠竹产业示范园区,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本项计划投资618000万元。
六是强力推进竹笋产业发展。建设高效笋用林基地,开发笋产品,拓展竹笋精深加工,建立竹产品交易市场和竹笋仓储冷链设施,发展壮大竹笋产业;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参与竹笋生产,巩固脱贫成果。本项计划投资404200万元。
七是推进科技兴林。建设中国竹子研究中心实验和孵化基地,与各科研团体、大专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广泛开展林业产业科研与应用推广,在资源培育、新产品新材料开发、产品制造设备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升科技含量,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本项计划投资144200万元。
八是推进文化及保障体系建设。弘扬林业文化,提升中国竹子之乡品牌,加强基础设施、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继续巩固完善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工作,为全面实现“十四五”各项目标提供基础保障。本项计划投资47800万元。
1、党建引领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揽林业工作,以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各项党建工作为抓手,引领林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规划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切实提高党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各环节工作。林业部门要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在生态建设中勇担职责,殚精竭虑保护和建设好桃江绿水青山。
2、人才兴业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十四五”期间,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解决好人才“断层”问题,保持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林业战线在职人员教育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与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掌握现代林业技术与管理能力的林业人才队伍,确保规划实施的人才需求。
3、强基固本
加强林道、森林两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森林防火)、林业信息平台、林业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林业发展基础,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乡镇林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林业工作不因机构改革受到削弱和影响。
4、转变职能
把握新一轮体制改革后林业的职能定位,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整体要求,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法,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同应急、农业农村、发改、科工、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高效优质的林业工作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服务助力。
森林资源是我县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我县实现高质量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和基石,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十四五”期间,在秉持生态优先强化资源保护的原则下,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特别是竹产业和森林旅游方面要取得长足发展,推动林业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实现林业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七、项目建设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