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DR-2022-01010
桃政办发〔2022〕14号
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桃江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桃江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2022年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9日
桃江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推动“健康桃江”建设,根据《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益阳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桃江县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桃江县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9年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
1.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十三五”期间先后制定并印发《桃江县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桃江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县卫健局设立中医药管理股,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及报销等方面给予县中医医院适当倾斜,逐步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良好格局。
2.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县中医医院新增业务用房4000平方米,新开设重症监护室(ICU)、介入中心、中医肿瘤科、风湿内分泌科等临床科室,完成标准化制剂室建设和传染病病区建设主体工程。县人民医院新设智能煎药室、中医特色治疗门诊,县妇幼保健院完成妇孺国医堂建设,建成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综合治疗区。浮邱山乡卫生院、修山镇卫生院、鸬鹚渡镇卫生院、鲊埠回族乡卫生院、石牛江镇卫生院、马迹塘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中医馆建设。组建县域中医医共体1个,新设中医综合诊所、中医诊所8个,截至2020年末,全县开放中医床位(含综合医院中医科)617张,全县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达210余家。
3.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中医医院先后建设成为湖南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益阳医专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2020年成功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省级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6个,新增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申报自制中药制剂品种5个,自制制剂年生产规模达500万元。完成湖南省第四批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组织编写了《桃江县中药志》。浮邱山乡卫生院肛肠科、牛田镇中心卫生院针灸理疗科被评为桃江县乡镇特色科室。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全县1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均配齐300种以上中药饮片,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6种以上,72.6%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4种以上。2020年县中医医院医疗业务收入1.46亿元,诊疗人次12.9万余人次,较2015年分别增长80%、48%。
4.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引进中医类别研究生10名,本科生81名,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西学中”培训累计2000余人次,先后举办“傅氏正骨”“刘氏小儿推拿”拜师学艺活动,组织开展湖南省第二批、第三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多渠道培养学术继承人11名,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助理全科)医师20名。截至2020年底,全县中医中药人员总数530人,拥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51人,中医类别硕士研究生20人,湖南省基层名中医1人,益阳市名中医14人。
5.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成效不断彰显。各级医疗机构将中医药防治纳入传染病防治预案,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遴选中医药专家参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早期、全程、高效、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定点医院发热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近100%,全县各公立医疗机构累计发放预防性中药9万余剂,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全面复工复产,为抗疫工作的胜利贡献了中医力量。
6.中医药文化持续普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中医药科普宣传、讲座、咨询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在市、县主流媒体发表宣传报道200余篇,县中医医院与桃江电视台联合制作《中医与健康》栏目及其他中医专栏,重点宣传中医药法、普及中医健康文化、养生保健知识等。“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不断强化,基本公卫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得到持续推进,全县0-36月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均达到65%以上。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基本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和对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
7.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省级林下示范经济基地和国家级林下示范经济基地2个。在高桥、浮邱山等地培育了中药种植基地4个,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和采挖的药农2500余户、1万余人,至2020年末,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8.1万余亩,产值1.6亿元,主要品种有葛根、玉竹、黄精、百合、麦冬、吴茱萸、玄参、枳壳、厚朴、杜仲、迷迭香、艾叶、金银花、黄柏、七叶一枝花等。
专栏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
指标类别 |
具体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实际值 |
完成值 |
||
中医医疗资源 |
中医医院(所) |
1 |
1 |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
480 |
530 |
|
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 |
0.6 |
0.77 |
|
每千人口卫生医疗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人) |
0.306 |
0.51 |
|
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 |
272 |
447 |
|
卫生机构中药师(士)(人) |
79 |
76 |
|
中医医疗服务 |
中医总诊疗人次数(万人次) |
9.96 |
14.7 |
中医医院诊疗人次占医院诊疗人次比重(%) |
9.0 |
11 |
|
中医医院出院人数(万人) |
1.39 |
1.81 |
|
中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重(%) |
9.7 |
11 |
|
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村卫生室比例(%) |
70 |
75 |
|
中药产业 |
规模化(500亩以上)中药种植基地数量(个) |
3 |
4 |
中药材产值(亿元) |
1.05 |
1.6 |
备注: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中医药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价值和独特作用日益凸显,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1.从中医药发展战略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发展地位,为中医药发展保驾护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指明了中医药发展方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一系列举措,为中医药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从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看,益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高规格中医药大会,出台了《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医药专题调研,并提出《关于全县中医药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中医医院布局、中医药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并就全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出总体要求,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3.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为中医药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带来了新机遇,中医药产业链长、消费作用明显等特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为中医药开放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中医药膳、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亚健康调节、慢性病、老年病治疗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的社会认可度与日俱增,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当前,我县中医药发展面临瓶颈问题仍亟待解决。
1.中医药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一是县中医医院发展严重受限,占地面积仅16.7亩,因场地狭窄无法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医药发展项目,在发热门诊布局等方面难以落实国家、省、市、县在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二是各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占比偏低,名医、名科缺乏,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专科专病影响不大。三是全县中医药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治未病、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方面工作还处在起步及探索阶段。
2.中医药统筹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医药人员、经费投入有限,部分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未落地落实,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机制等有待完善。
3.中药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中医药企业产业规模不够大,核心技术缺乏,竞争能力不强。中药材种植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品牌知名度不高。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有待提高,监管体系有待加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有关中医药工作的统一部署,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县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健康桃江中贡献中医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健康。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把高质量标准、严质量监管贯穿中医药服务全过程,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2.坚持中西并重、协同发展。在“健康桃江”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统筹发展、协同创新。
3.坚持遵循规律、特色发展。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中医药原创理论思想体系,巩固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名医、名科学术传承和名术、名方、名药的挖掘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坚持质量为先、融合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眼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整合资源,统筹布局,处理好事业与产业、中医与中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推进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一体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以服务“健康桃江”建设为总目标,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总抓手,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到“十四五”期末,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1.07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中医药健康质量和效能显著提升,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的应急能力得到提升,中医总诊疗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比例达到17.40%以上;中医药养生保健、药膳食疗、森林康养、健康旅游等多业态协调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总规模年均增速达10%以上,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8.78%,实现中医药事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专栏2 “十四五”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
类别 |
主要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1 |
卫生 健康 资源 |
中医类医疗机构数(个) |
12 |
18 |
预期性 |
2 |
中医类医院数(个) |
1 |
1 |
预期性 |
|
3 |
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张) |
0.77 |
1.07 |
预期性 |
|
4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0.51 |
0.62 |
预期性 |
|
5 |
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数(人) |
0.39 |
0.80 |
预期性 |
|
6 |
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
52.74 |
60 |
约束性 |
|
7 |
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
8 |
卫生 健康 资源 |
设置康复(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9 |
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比例(%) |
--- |
100 |
预期性 |
|
10 |
设置老年病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比例(%) |
-- |
100 |
预期性 |
|
11 |
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
12 |
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的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
13 |
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张) |
87 |
110 |
预期性 |
|
14 |
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 |
86.67 |
100 |
预期性 |
|
15 |
卫生 健康 服务 |
中医总诊疗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比例(%) |
11 |
17.4 |
预期性 |
16 |
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占医院出院人数比例(%) |
11 |
20.13 |
预期性 |
|
17 |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
76.2 |
85 |
预期性 |
|
18 |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
67 |
78 |
预期性 |
|
19 |
中医药产业 |
中医药健康服务总规模年均增速(%) |
-- |
10 |
预期性 |
20 |
健康 文化 |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
--- |
28.78 |
预期性 |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
1.加强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优化县中医医院布局,推动整体搬迁工作,完成传染病病区建设项目,建设中医经典病房、中药代煎中心,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医院特色发展,力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创建成功。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建设,争取建成1-2个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完成标准化中医馆建设,争取建设2-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旗舰中医馆”和20个以上村卫生室“中医阁”。有序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以及中医特色专科医院、中医康复医院、中医老年病医院,鼓励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连锁经营。
2.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支持县中医医院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积极探索县域紧密型中医医共体建设,继续实施同质化提升工程活动、科技特派员下乡、组建名中医团队定期基层指导,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支持中药自制制剂在医联体、医共体等范围内调剂使用。
3.完善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推动公立中医医院探索建立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中医医院章程,常态化推进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稳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成本核算。
专栏3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
1.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争取整体搬迁,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建设成县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2.中医馆项目。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遴选2-3个已建成中医馆提质升级,建设成“旗舰”中医馆。争取完成20个以上行政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 3.名医堂工程。组建名中医团队,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
(二)提供高品质中医药服务
1.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以骨伤、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肿瘤、肛肠、皮肤科、针灸、推拿等为重点,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开展中医医院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建设,争创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2-3个乡镇特色科室。县中医医院中医专科诊疗服务量占比达60%以上。组建中医药人才库,成立桃江县中医药质量控制中心,加强中医药服务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使用中药。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提高中医特色护理能力。
2.推进“中西医协同”行动。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加强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开展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和中西医协同的多学科诊疗,引导妇幼保健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优质服务。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形成并推广10-20个“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3.拓展中医治未病、康复和健康养老服务。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加强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未病服务岗位。按要求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试点。加快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遴选推广20-30个中医药治未病方案,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持续推进0-36月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提高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中医健康评估、干预调理等治未病服务。加强县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科室建设,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院、疗养院、护理院等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支持县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学(老年病)科,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建、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鼓励县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4.强化基层中医药内涵建设。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3名以上中医药人员,筛选推广50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和5-10个疗效独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到2025年,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能提供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量不低于35%。
5.增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平战结合、中西医并重”防控机制,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立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强化县中医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6.提升中医医疗信息化水平。深化中医药信息化技术应用,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推进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县中医医院试点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线上中医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和技术共享。对标国家有关标准,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完成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完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协同的中医馆健康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到2025年底实现全县所有中医馆接入平台。
专栏4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
1.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市级重点专科。 2.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遴选推广50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0项中医适宜技术。 3.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全县推广20-3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4.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县中医医院康复科能力建设,推广20-30个中医康复方案。 5.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培训5名以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 |
(三)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1.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锻造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遴选中医药骨干人才参加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领军人才、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等才培养,争取申报县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6项以上。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涵盖医、药、护、技等专业学科的特色人才,逐步构建中药材种植、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和老药工经验技术传承、中医药健康服务等中医药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将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纳入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县中医医院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50名以上,充实基层中医馆。鼓励符合条件考生报名参加中医类别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中医类别本土化人才培养,鼓励取得非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的医师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医理论与诊疗技术,参加“西学中”培训,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素养。
2.加强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强化中医临床教学能力建设,支持县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高质量培训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和助理全科医生。强化中医思维,注重中医药经典学习,实施多层次师承教育,引导名老中医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推动我县有丰富底蕴的傅氏正骨、刘氏小儿推拿等传统中医药技术传承,支持鼓励符合条件人员参加湖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3.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以品德、能力、实绩为导向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逐步构建引导中医药人才注重临床、服务基层的评价导向,适当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完善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县级名中医评选表彰和省、市名中医推荐。逐步建立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
专栏5 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建设 |
1.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遴选培养5-10名专业技术突出的中医药临床和科研骨干人才。培养10-20名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种植、炮制加工、中医药管理等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输送30-50名实用型的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馆。 2.中医药科研项目。争取申报县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6项。 3.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支持县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培训20名以上规培(含助理)师资,培养30名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含助理)。 4.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医疗机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非中医类别人员学习中医,培训50名以上临床类别医师。 |
(四)加快高效能中医药产业发展
1.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完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充分挖掘利用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以桃江县鑫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桃江福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主,整合林下黄精培育资源,建设以黄精培植为主的中部道地中药材林下种植区;以益阳市桃花江生态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基础,整合县城周边玉竹林下种植资源,建设以玉竹、艾叶培植为主的县城周边道地中药材林下种植区;以三堂街镇九峰村为中心,建设以培植吴茱萸、射干、麦冬为主的江北道地中药材林下种植区;以马迹塘镇为基础,辐射大栗港镇,建设以培植地人参为主的西南道地中药材林下种植区,逐步形成中药材品种种植优势产业带。
2.推动中医药产品品牌化。加强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支持,深化中医医院、中药加工企业与中药种植基地合作,积极筹备成立中药材种植协会,推动中药材优势品种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优良品种,培育、保护、打造专属桃江县的道地中药材和地理标志产品,争取多花黄精、麦冬、地人参、艾叶成为中医药业界认定的我省或县道地中药材和地理标志产品。
3.推动中医药产业集聚化。依法发展中药经营企业,积极引进大型连锁企业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成药制剂企业,促进中药材向深加工发展。支持县中医医院引进膏方设备,将有价值的经验方、秘方制成膏方制剂,完成中药代煎中心建设,推进中药配方颗粒、新型饮片研制和产业化,开发中药制剂3-5个。支持建立一批集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系列深加工和大健康产品于一体的中药科技园区。推进中医药与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1-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4.推动中医药监管体系标准化。对标国家相关标准,依托省、市大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加强中医药质量安全监管,支持企业参与修订、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强化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化建设及质量管理。加强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全过程溯源体系及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做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对中药饮片供应商资质进行评估,执行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中药煎煮、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定期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监测,依托省、市平台,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专栏6 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建设 |
1.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建设4个中药材林下种植产业区,建设1-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争取打造1-2个道地中药材品牌。 2.中药制剂开发。开发不少于3个中药自制制剂品种。 3.中药代煎中心建设。县中医医院完成中药代煎中心建设。 4.中医药文化产业建设。开辟1条中医药康养精品旅游线路。 |
(五)营造高度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1.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支持县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在各级医疗机构、乡镇、村(社区)、中小学校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县城规划建设、新修道路命名及改造过程中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县城绿化兼顾种植药花、药草、药树,在主要交通干线增设中医药文化雕塑或宣传栏,在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辟中医与健康等养生保健栏目。
2.创作中医药文化精品。深入挖掘我县名老中医、学术流派、民间传说等中医药文化资源,组织创作10个以上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大力宣传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弘扬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与疗效。支持县中医医院、县农业、林业部门与出版社、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版中医药科普图书,制作中医药科普视频等。
3.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面向全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举办和组织参加省、市中医药健康科普大赛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开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加强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提高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
专栏7 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建设 |
1.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建设。建设1个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5个以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2.中医药文化精品创作。推广10个以上中医药科普宣传节目,10个以上中医药短视频。 3.中医药文化普及。培养中医药科普专家10名以上,组织15次以上中医药宣传活动,受益群众达到5000人次以上。 |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中医药管理责任,形成权责清晰、管理顺畅、运行高效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健全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落实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二)落实政策扶持。用好用足各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卫健、发改、财政、教育、科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部门,制定更多务实管用的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落实省、市有关医疗机构中医药报销、中药饮片炮制使用、中药制剂管理和新药开发等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药管理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探索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
(三)强化规划实施。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协同推进。在规划国土资源利用时统筹考虑中医药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中医药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加强对区域内中医药工作的培训、指导和督查,各相关单位要结合本规划制定年度任务目标,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促进规划顺利实施。
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