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刘朝生
刘朝生的复员军人证明书
带我们寻访刘朝生老人的向导——檀树界村村干部丁国庆,是一名退伍军人,而且是我们即将要采访的另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丁竹林的侄儿,对我们特别热心。他骑着摩托车带路,并早早联系了刘朝生的家人。
到达刘朝生家里时,只有老人的媳妇在家。她说,刘嗲遛弯去了,可能去得较远,正在赶回来。说话间,刘嗲进屋了。身板挺直、耳聪目明,这是我们对89岁的刘朝生老人的第一印象。与他交流,没有一点障碍。
刘朝生谈起70年前的入朝经历,显得很淡定,很少主动切入某一个话题。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引导老人进行回忆,老人家才慢慢地打开话匣子。
桃江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刘朝生老人
刘朝生整理部队证件
“到朝鲜时,我所在的部队是五个一!”老人自豪地说,“我们是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
受我们特约,一同前来采访的“军史顾问”李辉听老人如此说,拿起摆在桌上的相关证件进行核实,上面记载老人入朝时所在部队番号是64军191师571团。看到老人脸上笑意盈盈,精通这段军史的李辉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上手机查询。原来,这支入朝参战部队的前身是中国工农革命军1军1师1团特务连,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
而刘朝生所在的正好是一连一排,所以老人有“五个一”之说。
桃江融媒电视记者采访刘朝生老人
跟刘朝生就此交流,老人竖起大拇指,连夸我们“里手”。他说,凡是在这支部队呆过的指战员,都以部队辉煌的军史为荣。
“这支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减员特别严重。”老人声调低沉地说,“在一次战斗中,遭遇敌人的飞机轰炸。我们排大半战友都牺牲了,一个排30多人,只剩下了10来个。”
所以我们特别痛恨美国人的飞机!说这句话时,老人不自觉地紧握左拳,在桌沿捶着。
刘朝生老人回忆说,为了补充兵源,在入朝参战的第二年元月,他曾回过一次国。作为一排二班副班长,他被派往四川省乐山地区犍为县征兵。前后半年的时间,他接兵和训练200多人,再次入朝,赶赴前线。
刘朝生入朝参战的纪念徽章和慰问徽章
说起对朝鲜最深的印象,老人沉吟一会儿,说了一个字:冷!
在老人的记忆中,那时的朝鲜,河里能跑汽车,也看见过敌人的坦克在河里开过。最紧张的时候,军服供应不来,他曾经捂着被子御寒。
老人说,他们打到过三八线以南40公里的地方,看见过汉城。但很快接到命令,又退回到了三八线以北。他们行军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夜里。
“晚上行军,走快了,会碰到前面战友的背包;走慢了,会一抹黑,有掉队的危险。所以,行军的时候,要紧跟队伍,又不能影响别人,要经常伸手摸,以能摸到前面战友的背包为最佳距离。”回忆当年的艰难,老人似乎沉浸在夜行军的情景里,“有时候,一夜要急行军上百里,也有在行军过程中掉了队的。我们的手上、肩上,甚至背上都有记号,天亮后,在一定的地方会有战时收容所,收容走散了的战士。那些记号,可以识别战士的来源。”
老人说,他们每次行军,都要带上7天的炒米和一些萝卜干,这是他们主要的食物。而饮水,还要靠打前站的战士探明可靠水源后, 再用水壶打水带着。为了防止被敌人下毒,没有经过确认的水源,是不允许饮用的。
刘朝生证件
刘朝生老人在家中
刘朝生老人说,在朝鲜,他们部队挨过敌人飞机多次轰炸,吃过不少苦头。许多战友还没有看见过敌人,就牺牲在敌机的密集轰炸中。
我们问老人是不是面对面地看见过美国鬼子?老人说,当然看见过,而且是在战场上。
“不过,打仗的过程中,到处烟雾笼天,很难看清敌人的真实面孔。”
“我正式看见的第一个美国鬼子,是一个俘虏,美国飞行员。”说到这里,老人抑制不住地兴奋。
刘朝生接受记者采访
他说,有一次,他们遭到了几十架敌机的轰炸。而他所在的是步兵部队,没有高射炮等防空武器,只好躲到了临时掩体里,但还是伤亡惨重。
也许是被炸毛了,也许是首长下了命令,突然间,刘朝生发现,部队所有的武器,山炮、步枪、机枪,全部对空射击,一时间,枪炮齐发,声振天宇,甚至盖过了飞机炸弹的爆炸声。
刘朝生也跃出掩体,推弹上膛,一口气对空打出了身上所有的6发子弹。
“一顿猛打,美国鬼子的飞机跑了!”老人激动地讲述着,我们没有去探究具体的细节,任凭老人顺着思路说下去,“不久,我们听到了好消息,一架敌机被打下来了,而且敌机上的飞行员被俘虏了!”
后来,刘朝生和他的战友们得以近距离地“围观”了这名美国俘虏。再后来,刘朝生听首长传达命令,说打下敌机的事,由一同作战的朝鲜部队报上去了,我们就不要再报了。
“我们不和朝鲜部队争(功)。这是我们入朝参战前,就多次学习了的纪律。”刘朝生老人淡淡地说。
采访组与刘朝生老人合影
特别鸣谢 桃江国辰高新科技产业园对系列报道“听抗美援朝老兵讲故事”提供鼎力支持和倾情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