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满心牵挂,带着任务“清单”,时隔4个月,我再次来到已摘帽的省级贫困村——桃江县浮邱山乡水口山村开展入村督查“回头看”。
贫困户灿烂的笑脸
水口山村面积12.28平方公里,共有29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24人,是一个社情民意复杂的“大摊子,”这考验着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
来到贫困户龚文斌家中,门口堆满了纤维袋和塑料制品,正当我疑惑时,“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工作牌映入眼帘,县发改局扶贫办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孙靖介绍道,“根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村里一共设置分拣中心7个,由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每个月工资800元。”
正在忙碌的龚文斌父亲龚善修自豪地说,“我种了30多亩田,农闲时酿谷酒、捉鳝鱼。现在还当了保洁员,干得好有奖金,塑料、废铁也可以卖钱,一个月能赚1600多元,这样的工作是政府照顾我们老人家哩。”
一路走访,我看到了群众乐观生活的灿烂笑脸,听到了许多感恩党、感谢工作队的心里话,更让我感动的是,许多脱贫群众当起了网格员,为村上的发展贡献力量。
走进贫困户龚浩安家,地板擦得像镜子,墙上挂着一副“奋斗”的十字绣,正在串凉席的女主人忙起身烧水泡茶。“以前独门独户,住在山窝里,买菜、看病都不方便,政府给我们建房子搬新家,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隐居生活了。”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龚浩安的妻子陈英仙主动申请担任网格员,帮忙宣传政策、劝解邻里矛盾,这个操着贵州口音的外地媳妇已经能说一口顺溜的桃江话。
“干群一家亲”的背后
“小龚这孩子实诚,学校里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都告诉我,前两天重阳节,还打来电话祝我节日快乐。”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杨立庆说起贫困户小龚,仿佛在念叨自己的女儿。
走访中,我听说了背后的感人故事。2017年,小龚的父亲遭遇车祸,导致下肢瘫痪,由于肇事方车辆未购买保险,仅赔偿5万余元,见父母为医药费发愁,读高一的小龚产生辍学的想法。杨立庆听说后,迅速联系其就读的桃江一中,为她争取到了高中阶段减免学杂费、伙食费的助学政策,还将一家三口纳入低保,入股苗木合作社享受分红,将小龚母亲介绍到村上的饭店当服务员。在杨立庆鼓励下,小龚比以往更努力学习,于2019年考录农业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小龚还收到了工作队的2000元助学金、杨立庆赠送的笔记本电脑。
“‘叔叔,要不是你们帮助,我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学,毕业后我想考公务员,努力回馈社会。’一年多了,我还记得小龚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说的话,有这些懂得感恩的贫困户,我们搞扶贫干劲十足。”杨立庆打开与小龚的微信聊天记录,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工作队驻村4年来,从老人住院医药费报销到小孩填报志愿,从村上基础设施完善到产业脱贫,一件件小事和大事的落实让干群关系越来越密切。
8月底,孙靖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结节4A,有癌变风险,复查确诊后,进行了手术,住院期间,他把电脑和工作资料带到医院,一边打点滴,一边处理工作。
“孙队长这个人霸得蛮,动了这么大一个手术,住院半个月就跑到村上加班。他现在脖子上还有一条一寸长的刀疤,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复查,但他工作没有一样落下,从来不讲困难。”工作队员杨云斌心疼地说。
看着孙靖脖子上长长的刀疤,我感慨万千,工作队员介绍村里的情况不要拿材料,说起贫困户如数家珍,走访群众时,见到两三岁小孩都要抱一会。“干群一家亲”的背后,是工作队员四年如一日的付出,更是与群众共同奋斗的写照。
实干造血“挖穷根”
深秋时节,走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时不时能看到成片的绿色苗木,群众正在基地育苗。
我走上前去询问,“在苗木基地打工的群众多不多?分红有没有按时打到卡里?”
“我们村有苗木合作社和生态农场,30多个贫困户在这打工,到年底,分红一分不少打到卡里,有了这个家门口的工作,大家都安安心心在家带孩子。”村民高兴地回答。
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又要“造血。”2017年以来,扶贫工作队帮助33户贫困户入股民化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31户贫困户入股放华生态农场,37户贫困户接受“月嫂”技能培训。
“以前村里电压不稳,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自从工作队来了后,改造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只是贫困户,我们村民也得了实惠。”村民龚喜安说。
短短两天,我一共走访群众32户,实地查看现场7处,上次督查发现的问题均已整改到位。返程路上,满心牵挂已变为深深的感动,脱贫攻坚是一场“接力赛”,帮扶干部驻村驻心,贫困群众自强不息,纪检监察干部监督保障,我们一棒接一棒,奋力奔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