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湖南“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益阳“东接东融”等战略的纵深推进,为桃江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桃江县委、县政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全力建设富饶美丽新桃江。立足新发展阶段,桃江文旅广电体育等事业发展同样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推动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助推桃江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走在前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工作总体回顾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15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69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86家“农家书屋”,全面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文化惠民工程有效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有力推进,建成图书馆分馆12个、文化馆分馆10个,农家书屋等实现免费开放,全民阅读免费开放。群众文体活动日趋活跃,常态化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送书下乡等活动,“欢乐潇湘、美丽桃江”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等深入开展,县电影公司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电影服务先进集体”。文艺作品创作繁荣发展,《资江行》专题节目实现公开发行,电影《我要回桃花江》、电视片《资江行》、《桃花江历史文化丛书》公开播映与出版发行,红色题材现代花鼓戏《红军名将张子清》、扶贫歌曲《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等赢得广泛赞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力度加大,建成中国(桃江)竹文化博览馆,腰子仑春秋墓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安防工程,石牛江镇牛剑桥村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桃花江大郁竹艺等12个项目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舞凤山石砚、修山钟氏面业有限公司获首批“湖南老字号”企业称号。
旅游产业取得新突破。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桃花江竹海、壹方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完成桃花江竹海景区回购、浮邱山景区提质改造,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全面运营,桃花湖、羞女山、罗溪瀑布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张子清故居列入建党百年湖南精品红色旅游路线,马迹塘战史陈列馆获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日渐成为红色旅游新热点。桃江印象花海、映山红庄园、洋泉湾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蓬勃发展,大栗港镇朱家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刘家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洋泉湾村成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罗溪风景名胜区等9家景区被评为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建成县游客集散中心、智慧旅游监管平台,旅游标识标牌全面完善,重要景区、乡村旅游点、游客集中场所、旅游乡村风景道等实现全域全景图全覆盖,累计完成旅游公路建设1200公里,新建旅游厕所31座,喜龙美人谷酒店建成营业,汉庭、新地等连锁主题酒店陆续进驻桃江,新增民宿60家,星级以上农家乐总数达到180家。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通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财政出资采购、社会力量捐资建设等方式,完善了县体育馆、休闲广场、沿江风光带等公共场所的娱乐、休闲、健身设施,建成牛田镇多功能运动场,“一场两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6个,建成室外健身路径110条。全县公共体育场地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增加到2.42平方米。成功申报了省级“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定向越野)1个、以 “江、湖、山、道”为主题的省级全民健身品牌项目2个(登山、自行车运动),争取“十三五”中央援建储备项目2个(灰山港镇、马迹塘镇、大栗港镇足球场项目和桃江县体育场田径跑道及足球场改造项目)、资金1400余万元。结合省“支强扶弱”试点县建设,升级全县销售网点,体育彩票销量持续提升。重视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冠名广告宣传等形式,积极筹集比赛和活动经费,体育活动市场化运作能力不断提高。
广电事业迎来新发展。组建县融媒体中心,建成集策、编、审、发、村、评、播等于一体的5000平方米的全媒体办公区,实现传统媒体功能延伸、新媒体功能立体化运用,成为益阳市首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样板项目、示范工程。拥有各类官方发布平台20余个,县电视台电视用户、广播电台FM105.2、“村村响广播”信号全面覆盖城乡,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位列全省县级媒体影响力排行前十、电台收听率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省电台前列,成为全省广播电视服务优秀县。
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以创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不断创新文化、体育体制机制,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切实强化文化、旅游等行业行政监管和专项整治,开展内训、外训、业主培训等业务培训50余次,部门联合整治50余次,以案代训10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100多次,检查经营单位12000多家次、销毁非法出版物1000余册,取缔非法娱乐场所50余家次。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卫视以及《湖南日报》《湖南旅游》等国家省市县媒体的大力宣传和全方位展示,国内旅游交会、旅博会的对外推介,“山水桃花江,天下美人窝”日益享誉海内外。高水平、高效率、高标准执行承办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获国内外热烈反响,楠竹之乡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中国(桃江)山地户外健身休闲大会、“北斗杯”全国青少年体育大赛北斗智慧定向赛、湖南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湖南新丝路模特大赛等赛事以及美人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成为全省赛车运动基地,文晓燕荣获里约残奥会两金一银。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分析。
1. 发展基础。文旅活县是我县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我县拥有7主类、20亚类、48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类型相对齐全,已进入全省旅游资源大县行列。目前,全县共有三级以上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14处,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40处。具备开发条件的重点资源有桃花江-凤凰山景区、桃花江竹海、桃花湖、浮邱山、罗溪瀑布、羞女山、马迹塘景区、核电景区等。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省革命老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国十佳康养休闲名县、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旅游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得到加强,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区(点)400个,拥有床位9800个,国家AAA级景区2个,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星级宾馆3家,旅行社3家(旅行社营业部17家),旅游接待人数达900万人次以上,旅游接待收入达75.04亿元以上,旅游从业人员2.5万余人,至2020年年末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1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 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环境看,疫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国际交流和旅游活动受阻,入境旅游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全球产业升级,文化旅游作为综合性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在不断增强,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仍是全球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及体育等内需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从省内看,中部崛起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长株潭都市圈等多项国家战略持续发力,将助推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开放发展。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体育强省、广电强省赋予了丰富内涵、指明了实践路径、注入了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全省着力打造“锦绣潇湘”,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后劲充足,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毗邻省会和张家界、韶山等核心景区优势,将吸取全省文旅快速发展产生的辐射效应,趁势而上,打造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增长极。
从益阳市看,益阳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深入实施“东接东融”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系列激励措施文件,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加大开发力度,推进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打造新的亮点。
从市场趋势看,我国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后,国内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生活消费成为热点,新一轮大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到“十四五”末,全国人均 GDP 有望达到1.5 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分的 1.2 万美元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发展阶段,将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组成的强大国内市场,将迎来大众旅游休闲度假时代,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成为基本发展趋势,高品质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
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桃江文化和旅游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高质量发展窗口期。
3. 主要挑战 。当前及“十四五”时期,益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从外部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消费习惯造成重大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客观上减少了人员大范围流动和聚集,“云旅游”“宅旅游”“微旅游”“自驾旅”兴起,对传统旅游产业形成一定冲击;二是从区域发展看,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旅游板块对益阳旅游形成挤压态势,常德、岳阳、娄底等市州和益阳中心城区、安化等县市区文旅产业也在加速崛起,区域旅游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从公共服务看,各地投入不均衡,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社区等基层文化、体育、广电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一些景区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乡村旅游住宿档次较低,旅行社、酒店、民宿等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四是从产业结构看,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还存在散小弱现象,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旅游淡旺季差别明显,体育经济发展不足,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缺乏亮点;五是从产品供给看,文化和旅游业快速变化,住宿业更加注重文化创意和 IP、餐饮业逐步变为核心吸引力、景区由主要依靠投资转为更加注重经营、旅游由单纯观光向兼顾休闲康养转变,对文旅创新和产品开发提出了新要求;六是从融合发展看,“重旅轻文”与“重文轻旅”两种倾向同时存在,一些文化资源不能通过旅游市场得到传承弘扬,一些优质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还任重道远。
总的来看,我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广电体育等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特别是以此为依托,旅游业发展具有品牌优势、交通区位优势、资源多样性组合优势、旅游线路的优越性优势、景区原始性保存度高的优势。但是,也还存在着景区开发少、等级低,特别是文化底蕴挖掘深度仍然不够,文旅融合不够;规划工作滞后,城乡基础设施缺乏特色、管理水平偏低,文化、体育、旅游基础配套依然不完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仍需进一步活跃;产业化程度依然较低,文化、体育未形成系统产业,旅游产业大而不优,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特色化旅游商品种类较少,档次不高;部门条块分割,未形成办大旅游的合力,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有待优化、力度有待加强,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时期着重加以解决。
二、发展思路、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牢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落实省、市文旅广体系列工作要求,坚持以文化为主线、以产业为根基、以创新为动能,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强化文化引领力、影响力,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度,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依托“美人窝、楠竹之乡、康养名县、定向运动之乡”四大品牌,推动文旅广体跨界融合,快速推进我县旅游业跨越式健康持续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优质文艺创作,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努力以优质文旅广体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确保“十四五” 期间,全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等事业赢得新进步,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益阳实施“东接东融”战略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桃江中贡献“文旅广体”力量。
(二)发展目标。按照“文旅活县”的总体要求,推动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相互促进,广泛融合、加快发展,将文旅广体产业打造成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的龙头产业、对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产业、深度惠及最广大民生的幸福产业,到2025年,力争文化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10%以上;打造成其中旅游总收入达到XX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体育产业总产值XX亿元,全力推动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上取得新的突破,桃江美誉度不断上升,成为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确保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省、市先进水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全面覆盖并不断完善,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全面健全并展现桃江地域特色,文艺精品创作全面丰富并力争获得更多国家、省级荣誉,广电民生实事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文体赛事活动更具影响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全过程,丰富全县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市民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推动形成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充分把握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属性,强化政府引导、坚持市场运作,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赋能增效作用,全面塑造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优势,为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发展和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文旅产业市场背景下,独特性成为文旅产品最重要的特性,是文旅产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桃江自然风景优美,人文特色明显,素有“美人窝”“中国竹子之乡”等美誉,同时也是有名的农业大县。要依托特色,切实强化美人文化、竹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屈原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深入挖掘、开发,创新利用各类乡土资源,打造彰显地方特色和品牌化的文旅产品。同时,地方性是小镇与乡村成长的土壤,必须依托县域范围内不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要素分异机制制约下所形成的地域差异规律,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努力在日趋激烈的文旅产业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优势是桃江的突出优势,绿色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特别是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文旅资源开发要坚持“三线一单”要求准入,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开发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遵循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着力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跨界融合,高效发展。在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旅游、广电、体育等事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注重湖湘特色文化气息与现代气息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竹旅文体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备湖湘底蕴、桃江特色与现代气息的乡情乡愁游。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文旅广体事业发展中的运用,深入推动“+互联网”“+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融合。
坚持人民中心、普惠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等事业和产业的社会性、公益性、事业性,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旅广体事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程度,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努力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让全体居民共享文旅广体事业进步和产业发展成果,让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共享公共文化、体育和旅游服务,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发展重点
(一)全力完善基层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1. 着力强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1)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县和乡镇两级财政为主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建立稳定的文化投入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以政府为主体”向“以政府为主导”转变,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推动重要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落实《益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继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实现文化设施从以“建”为重点向“建、管、用”并重转变。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设施共享机制,统筹利用工人文化宫、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完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总分馆和文旅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图书馆,推进影剧院、小剧场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功能建设,拓宽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渠道。组建文艺团体,扶持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提高群众自办文化的能力。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继续推行完善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乡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送电影、送文艺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公益文化活动,推进公益电影进机关、校园、社区、广场和企业。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科教兴国等方面的作用。实施社会文明促进提升工程,以优质文化丰富桃江人民精神生活,增强桃江人民文化自信。
(3)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建立一个集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厅(非遗展示,非遗体验,非遗免费开放)等相关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桃江县文化体育旅游中心。全面推进乡村公共服务“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全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选址适宜、与地域条件相协调的文体广场,建成集宣传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日常管理,确保所有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体站的建设,平均面积达到 300 平方米以上,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专栏1:深入实施社会文明促进提升工程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体验、公共服务等培育文明新风,引导群众自觉破除婚庆、丧葬等方面的陈规陋习。 坚持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乡村文明创建为抓手,面向城乡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整合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发扬志愿精神,通过文化志愿者传播文明、弘扬优秀文化,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
2、推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设。
(1)持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统筹考虑群众文化体育需求,加快县体育场提质升级,积极推进凤凰山公园、美人窝文化体育公园建设,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更多新去处。加快推进社区“15 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城区市民广场和社区场所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好适合居民日常健身活动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场地和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等必配体育设施,以及我县市民喜闻乐见的选配体育设施,适当建设武术、健身操等本地传统体育项目和全民健身项目的体育设施。加强房地产项目文体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留足小区健身广场面积,实现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健身球场或健身路径的覆盖率达到 85%以上。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乡镇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绿色环保健身设施,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满足城乡居民群众健身休闲需求。坚持“建管并重”,加大开放力度,加强维护保护,提高城乡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和使用周期。
(2)持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着力强化全民健身指导。持续完善国民体质测试常态化机制,完善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探索推进体质测定和运动建设指导站建设,配足用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健身指导站配有 2 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 2 名以上社区体育志愿者,常态化提供健身指导。全面浓厚全民健身氛围。建立激励评估机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社区、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各类评比、表彰活动的重要指标,形成全社会崇尚和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风气。组织开展科学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科学健身和全民参与程度,持续浓厚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车、徒步、登山、溯溪以及武术、健身气功等本地特色和民族民俗户外运动健身活动氛围,引导规范开展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运动项目,加强各类运动协会建设,积极培育兼具现代气息与“乡土气息”的各类基层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大型群众体育竞赛、大型群体展示活动的组织发动,积极组织开展全县大众体育运动会等综合性竞赛活动,深入广泛组织开展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人群体育健身活动、职工运动会等常态化开展。
(3)持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巩固提升地方优势项目。按照突出奥运项目和省运会项目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不断提高基础类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的水平,重点发展举重、田径、武术、定向越野等优势项目,确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并带动其他潜优项目的发展,逐步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处于全省较高水平、影响较大的竞技运动的品牌项目,力争省运会成绩有所突破,完成好“十四五”期间举办和参加其他重大赛事任务。持续深化“体教融合”。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学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行动”等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推广青少年定向越野运动,打造青少年体育活动和赛事活动品牌。重点扶持桃江四中省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的建设。建立常态化、纵横贯通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级竞赛体系,切实采取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大优秀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引进培育力度,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健全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建立稳固的选材、训练、竞赛、输送、跟踪“一条龙”的体育优秀人才的成长体系,完善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措施具体、管理规范、竞争有序、奖罚分明的竞技体育工作机制,拓宽体育后备人才培育渠道,走符合我县体育实际,有自主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力争向国家队、省队输送 X 名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着力培育更多“桃江籍”世界冠军、全国冠军。
(4)持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围绕体育产业的开发,打造全县以“一馆一中心”为标志的体育品牌(体育馆、金碧财富健身中心),继续加大场馆的开发面,完善和规范会员制,吸引更多人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全面落实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各个主体、各种资源、各类资金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切实加快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制造和零售业等本体产业发展。继续加强电脑体育彩票发行、监管工作,增加体育销售网点。扩大体育融资渠道,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事业发展。到2025年,全县健身娱乐经营场所不低于100家,产业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全县体育消费额达到1亿元,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专栏2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强县工程 |
实施国民体质提优计划。每年完成不同年龄段共计3000人体质监测任务,到202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达到92%以上。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每年至少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名,到2025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达到总人口的1.7‰以上(1350人以上)。乡镇、街道主动完善体育服务功能,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及健身体育设施建设等工作,带动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 实施体育设施提升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功能性、公益性强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等场馆,实施社会足球场建设等项目,适当建设武术、健身操等本地传统体育项目和全民健身项目的体育设施。到2025年,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 实施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加快推进县文体中心、国家定向越野训练基地等建设,推进美人窝湿地公园、七星河公园和凤凰山公园建设和文体设施场地配套,加强公共健身场地、桃花江体育公园等设施建设;推进“桃花江绿道”、志溪河两岸沿江风光带等全民健身带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户外拓展基地等体育休闲项目,积极推进安宁竹谷户外健身休闲基地、松木塘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建设。 实施赛事活动繁荣计划。组织开展社区运动会和乡镇农民运动会,重点提高足球运动普及程度;支持开展残疾人健身运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民间特色体育活动;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体育单项协会等社会团体举办小型多样、形式灵活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以环桃花湖自行车赛、浮邱山登山比赛、定向越野比赛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桃江特色、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精品品牌赛事活动。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利用城镇公共空间、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空闲地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民健身场地设施;利用郊野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自行车绿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健身路径、篮球场、街头小游园、小型综合运动场等设施。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徒步、游泳、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适当开展门球、体育舞蹈等现代体育活动,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建立县业余体校、桃江一中、桃江四中运动员培育基地,大力培育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行动”,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30%。 |
3、着力强化现代广电传播服务体系建设。
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巩固提升湖南省广播电视服务优秀县成果,进一步提升县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争创全省融媒体中心示范县,打造全市一流的融媒体中心。到2025年,媒体数字化率、融合率达到100%,将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媒体+政务+服务+电商+文化+党建”信息生态枢纽和舆情分析、宣传指挥、应急联动的综合服务平台。
加速广电5G“智慧云”(APK电视)发展。建立健全视频内容存储、发布、传播“云数据库”,推动“大小屏互联互动”,推广APK电视普及率,制定并推广5G本地定制化大平屏方案,丰富“桃江融媒”“健康”“教育”“生活”“文旅”“经济”“乡村振兴”等板块内容建设。加快“5G+4K+AI”智慧融媒建设,推广承载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渔政、智慧公安、“雪亮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急广播等“智慧桃江”服务,提供桃江县行业内各单位信息共享沟通平台。
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坚持内容至上,以“中央厨房”为核心,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内容产能,运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等新手段,创新政务性内容、服务性内容和商业化内容。坚持移动优先,以“融媒直播间为抓手”,打造“直播桃江”品牌。做优做强“掌上桃江”APP、桃江融媒抖音视频号,继续做好桃江融媒、桃江发布公众号,打造“桃视频”品牌,形成以“掌上桃江”APP为主的1+N融媒体传播矩阵。强化技术支撑,增加科研投入,探索建立“媒体·科研院所”“媒体·科技公司”“媒体自建实验室”等多种模式科研平台,形成“内容·科技”双轮驱动、双轮联动模式。坚持改革发展,以县融媒体中心为依托,推出媒体与房产、农业、工业、就业、文旅融合专栏,实现政府、企业、业主、媒体“四赢”,整合县内美人、美景、美竹等特色影视制作资源,积极对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带动全媒体业务的聚合、整合与融合。
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各级、各部门应急广播系统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工作,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控可管、综合覆盖的“中央-省-市-县-乡(街道)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基本确立,基层应急广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应急广播平台全部建成,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及时向人民群众提供灾害预警、应急科普、应急广播和应急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
专栏3 深入实施广电媒体融合提升工程 |
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工程。建设融媒体中心多功能演播厅,包含演播室拍摄及虚拟现场制作设备、后期制作设备、融媒体配套存储及网络安全设备、演播厅及融媒体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声学装修、舞美装饰及影视灯光系统等。 广电5G智慧云(APK电视)推广工程。发展4K机顶盒用户xx万户;2023年底前完成县内5G 700MHz全覆盖;增设桃江特色板块x个以上。 全媒体传播工程。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设立工作室或影视公司1个以上。 |
(二)全力构建区域特色文化生态体系。坚持以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为核心,以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传承价值突出、民众广泛受益的区域特色文化生态体系。
1. 加强文化底蕴传承与保护。
(1)加强传统文化挖掘与保护。加大政府支持引导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全面加大桃江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与开发,重点聚焦美人文化、竹文化、屈原文化、民俗文化等已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强化对各类文化典故、地域传说、人物传记、景点景区故事等的搜集、整理,加大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文物征集力度,保持核心文化所涉核心区域、重点区域、重要场所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生态。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继续深入挖掘县域范围内传统工艺、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品级提升,力争到2025年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X个以上。加强非遗抢救性保护工作,提高非遗资料数字化程度,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妥善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促进记录成果广泛利用和社会共享。紧紧围绕“桃花江花鼓戏”马迹塘“故事”“胡呐喊”鲊埠三棒鼓、回民武术、关山口元宵比灯习俗,以及大郁竹艺、小郁竹艺、舞凤山石砚、桃花江剪纸、“修山官厅面”等非物质遗产资源,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人群研修培训,培养一批能工巧匠、表演人才。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深化青少年本土非遗认知,从小培养非遗传承新人。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与价值阐释,重点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天问阁、跃龙塔、腰子仑春秋墓、萧氏公祠等物质文化遗产,力争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腰子仑春秋墓群保护利用规划,以此为依托,积极探索推进越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打造越文化学术研究基地。推进县凤凰山天问阁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天下第四楼”。坚持和完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有标志、有档案、有保护范围、有保护小组专人管理)制度,加强考古资料整理研究,通过与省内、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对全市现有考古资料进行保护研究,加大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力度,改善出土文物保存现状,积极推进桃花江博物馆建设。
(3)加强红色文化发掘与整理。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加强与省文旅厅、市文旅广体局以及长沙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省韶山管理局的合作交流,系统推进我县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及规划工作,围绕“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之路”,积极推进张子清、熊亨瀚、夏思痛、张昆弟、马迹塘战役烈士等革命烈士的故居、墓地、纪念馆和纪念塔建设,深入发掘与整理烈士事迹,深化相关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全面理清县域“红色”脉络。
2. 加强地域文化传播与利用。深化传统文化展示展播,擦亮“美人窝”、竹子之乡等文化品牌,全力打造一个融竹文化、屈原文化、美人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艺作品《桃花江是美人窝》,积极推进以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为载体的美人文化基地建设,持续强化中国(桃江)竹文化博览馆的更新完善与宣传推荐,形成全国知名的竹文化集中展示中心和竹文化欣赏、研究的集聚地,建设好以桃花江竹海风景区为依托的集旅游、休闲、居住、度假、养生、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湘中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充分总结吸纳中国竹文化节承办经验,积极筹办举办桃花江竹文化节,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促进桃江竹文化传播和竹产业发展。实施经典文艺作品政府采购计划,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演艺+旅游”的模式将花鼓戏等地方曲艺及更多“桃花江节目”更广泛的推向市场。推进马迹塘扎“故事”民俗文化村、大栗港“胡呐喊”文化村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基地建设,利用各类时机,及举办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鼓励和支持民众按照当地习俗依法依规举办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着力培育知名品牌。
3. 加强优质文化守正与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深入挖掘和阐释文化遗产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艺术价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加大精品文艺创作力度。大力推进文艺创新,建立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剧本、编导、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和优秀创作人才的资助。完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机制,统筹使用各类艺术创作资金,引导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精品创作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实现文艺作品量质齐升。围绕桃花江是美人窝等文化底蕴、新时代山乡巨变重大现实题材、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等红色题材和历史题材,着重抓好小说、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戏剧、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创作,推出一批新时代精品力作,形成特色和优势,全力冲刺国家、省、市“五个一工程”奖、 省“文学艺术奖”、 市“三周文艺奖”。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科教兴国等方面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三)全力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以建设世界知名美丽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度假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长株潭城市圈“微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全面强化文化注入,树强“山水桃花江、天下美人窝”品牌,大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实现年旅游总人次达到26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35亿元以上。
1. 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1)全力开发打造竹乡生态游。继续推进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桃花江竹海景区提质升级,以桃花江竹海景区和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湖、浮邱山、罗溪瀑布)、为核心,将桃花家竹海旅游度假区、黄金塘基地、安宁竹谷等竹乡景点串点成线,着力打造“赏竹、乐竹、食竹、居竹”全方位“竹” 体验为一体,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森林康养胜地,打造国家5A级景区。
(2)全力开发打造红色教育游。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以张子清故居红色美丽乡村创建、马迹塘战史陈列馆提质改造及鸬鹚渡青年毛泽东游学线路为重点,进一步挖掘夏曦、张昆弟等革命先烈事迹,加强与省内其他红色教育基地的串联合作,进一步打造优质红色教育基地与线路。
(3)全力开发打造民俗风情游。全面发掘整理“美人窝”文化内涵,传承弘扬新时代美人文化,将其贯穿桃江旅游各个场景,着力开发以女性养颜美容度假为主题的美人窝度假区和美人文化体验区。用好中国(桃江)竹博览馆和“大郁”“小郁”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花园洞中国传统村落、凤凰山公园天问塔、屈原活动旧址等保护和利用力度,积极推进桃江县凤凰山天问阁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以屈原文化和“天下第四楼”为引领,打造县城周边民俗体验集聚区;以古色古香的马迹塘老街、民族气息浓厚的鲊埠回族乡鲊埠社区以及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为依托,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马迹塘故事”“胡呐喊”“五道茶”“鲊埠牛肉”等民俗元素,打造马武民俗集聚区。
(4)全面开发打造农业休闲体验观光游。依托桃花江竹海乡村振兴示范区、马武和石牛江牛田乡村振兴示范片等,积极发展现代观光、体验农业,加快华莱茶旅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开发农业综合体项目,因地制宜支持灰山港石砌茶园、牛田印象农业、永世佳映山红庄园、沾溪洋泉湾等旅游景点提质升级,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申报和建设特色旅游名镇,实施乡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有计划地建设5个左右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乡镇、50个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示范园)、200个示范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目的地。
(5)全力开发打造户外休闲游。加强定向越野、自行车竞技等体育运动与旅游的结合,着力拉通“桃花江”绿道,规划建设5个定向越野运动训练和比赛基地,通过积极承办各类赛事活动,广泛挖掘与生态自然景观结合的运动健身休闲和户外拓展等项目,在5年规划期内,致力将桃江打造为“中国定向运动基地”和“户外休闲运动首选目的地”。
(6)积极开发资江风光游。依托桃花江航电枢纽建设,着力推进观光码头等基础设施和资江桃花江段水上观光等旅游项目建设,将桃花江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名胜;以修山秀美小镇、鲊埠民族风情小镇、三堂街湖湘风情小镇等为重点,打造资江沿岸特色旅游小镇,统筹推进三堂街水岸湿地度假庄园、沾溪源泉湾等项目建设,规划浪漫桃花江观光游览线路,全面加大资江两岸生态治理力度,适当实施岸线旅游化改造,推进资江沿线观光码头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百里资江画廊”。
(7)积极开发中医+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以竹文化康养基地为核心,其包含的导引行气术、调摄养疗术、房室养生术及膳食养生术,遵循“适身、通神、一志、导心”八字要诀,开发中中医茶、中医美食、中医水果等特色以中医药为主的产品,分别从生理和情理方面补益健养人体,从而使人得以健康长寿。打造以中医为主的种养基地,引导游客参与中医体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2. 着力打造优质景点景区。以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景区景点为方向,紧紧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布局,紧密结合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禀赋和城乡建设规划,优化景区景点布局,加快推进桃花江竹海景区整体开发、桃花江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建设,项目化推进桃花湖、浮邱山、罗溪瀑布、羞女山等山水人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优化和服务功能配套,重点推进美人窝冷泉度假山庄、魅力罗溪旅游开发建设等项目,实施张子清故居红色美丽乡村创建、马迹塘战史陈列馆提质改造,推动安宁竹谷“壹方山水”、沾溪洋泉湾、牛田印象旅居康养基地、永世佳映山红基地、灰山港石砌茶园等乡村旅游景点提质升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力争五年内建成6个以上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
3、着力开发优质旅游线路。 在强化景区景点建设和打造旅游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串点成线,加强县内主要景区景点干线与景区景点间的旅游公路建设,逐步形成便捷通畅的县内热点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以桃花江镇为起点的三条旅游线路。东线:桃花江镇→桃花江竹海→桃江印象旅居基地→桃花江镇。南线:桃花江镇→浮邱山→罗溪瀑布→桃花湖→桃花江镇。西线:桃花江镇→壹方山水→马迹塘→洋泉湾旅游区→羞女湖→桃花江镇。规划初期着力打造“一日游”线路,规划中期形成精品“二日游”线路,规划中后期筹划“三日游”线路,积极融入长花灰韶和张家界旅游黄金线路。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完善县内旅游线路。
4. 着力提供优质服务供给。坚持将“游客至上”理念贯穿到文旅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推进文旅设施的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个性化,以高品质、精细化服务换取更多产业增值效益。抓住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机遇,以全县八大景区(即桃花江-凤凰山景区、桃花江竹海景区、桃花湖景区、浮邱山景区、羞女山景区、马迹塘景区、罗溪瀑布景区、美人窝旅游区)为依托,实施旅游配套增量提质工程,建成桃江县旅游集散中心,加快重点旅游交通线路建设和改造升级,改善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的公路通达条件,全面规划指导好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配套完善,统筹推进道路交通、标牌标识、环境卫生、旅游厕所、购物消费等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智慧桃江、智慧乡村建设,深度整合景点、饮食、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方面资源信息,广泛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文旅IP等新媒体渠道实现多方共享互动,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坚持“软硬兼施”,在完善硬件的同时,加强对文旅场所、项目、活动的监管,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畅通投诉受理渠道,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风险防范预警、突发事故处置等防控体系,为游客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专题4:深入实施旅游配套增量提质工程 |
(1)旅游酒店(饭店)建设:坚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硬件优良、管理优秀”的原则,在全县建设星级饭店为主体,以普通饭店与特色民宿、农家乐为补充,高、中、低档相结合、大中小规模相协调的旅游酒店(饭店)体系。至2025年,全县旅游星级饭店达到10家以上(争创五星级饭店1家,创建四星级饭店3家以上,建设一批三星级饭店,客房达到16000间,床位达到40000个)。 (2)旅行社:按照“提高素质,服务地接”的原则,发展壮大旅行社,至2025年,我县旅行社及分社、服务网点发展到20家以上,旅游社从业人员800人,导游300人。重点扶持发展速度快,经营效益好,招徕组团游客成绩突出的旅行社,使之成为旅行社行业的主导力量,打造旅行社航母与企业品牌。同时,加强对旅行社员工的培训,提高行业整体的业务水平,提高旅行社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3)旅游交通运输服务:至2025年,成立2家以上专业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公司(其中水上交通运输服务公司1家以上),形成与我县地接业务相配套的游客专业运输能力,让游客享受安全、及时、准确、舒适的旅游交通服务。 (4)特色旅游商品:至2025年,开发、挖掘、包装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100种以上,主要包括食品、工艺品、书画作品、影音作品、文房四宝、保健用品、美容用品、各类模型、雕塑等。旅游商品的开发,注意开发具有专利性的旅游商品。 (5)定点旅游餐饮店(点):至2025年,建设定点旅游餐饮店150家以上,其中定点餐饮宾馆、饭店40家,定点农家乐100家,形成日接待量16000人的餐饮接待能力。 (6)旅游咨询服务:推进桃江县互联网+全域旅游营销推广平台建设。逐步在各车站、码头、景区(点)、商业及交通中心等规划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交通图公告牌,城市主干道和景区设立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示牌;编制《桃江县旅游交通图》和《桃江县旅游指南》,在新华书店及各书报亭面向社会销售,在各星级宾馆、饭店每个客房,定点餐饮店(点),向广大游客提供免费借阅;面向公众设立桃江县旅游咨询电话、救助电话和旅游投诉电话,对游客咨询提供热情、准确的信息服务,对游客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对游客的投诉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设立桃江县导游服务中心,合理调配各旅行社的导游资源,为自驾车、散客游、团队游等各类游客提供导游服务。 |
旅游配套设施年度建设进程表
年度 项目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星级宾馆(家) |
三星2 |
四星2 |
四星 1 三星 2 |
四星1 三星2 |
五星1 四星2 三星 5 |
旅行社及分社、服务网点(个) |
2 |
3 |
4 |
5 |
8 |
特色旅游商品(个) |
10 |
30 |
50 |
80 |
100 |
旅游购物中心(个) |
2 |
4 |
6 |
7 |
8 |
旅游运输公司(个) |
|
1 |
|
1 |
1 |
定点旅游餐饮点(个) |
20 |
30 |
60 |
90 |
150 |
(四)全力构建文旅广体跨界融合体系。
1. 推动文旅广体交叉融合。坚持以旅游产业为依托,以文化底蕴赋能增效,以广电媒体为宣介推广,以运动康体引领带动,深度结合桃江生态优势和人文特色,深入挖掘美人文化、竹文化、屈原文化、和文化、红色文化,加大对“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探索推出文化遗产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措施,做好文旅广体综合项目谋划与包装,积极向上争资引项,全力对外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非遗)影视基地、“桃花江夜游”、桃屿芳洲等项目的认证与策划。坚持以节会、赛事和各类活动为引领,积极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有计划地引进、承办好国内大型体育活动和高水平体育竞赛和表演,实现文旅广体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 推动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以“竹旅文体康”为统揽,充分运用“旅游+”“+旅游”等模式,突出“美人、美竹、美景、美食”和运动休闲康养主题,打造美容美体、竹林康养、生态民俗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农业观光体验、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推动笋竹、文化、旅游、运动、康养、食品、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特色农产品开发,依托“桃江竹福”、“竹乡臻品”产品库等,着力开发打造深具桃江特色、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桃江产品“含金量”;在旅游基础设施中更多运用桃江竹制品,大力营造爱竹用竹氛围。加大旅游产品的电商推广,通过对节庆、活动、赛事的全程在线直播,以及将旅游产品和服务以“网红+直播” 的方式进行营销,满足精准化传播需求,全面提升桃江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实现多方共赢。
3. 推动与城乡建设深度融合。坚持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文旅广体事业发展,紧紧围绕城镇品质提升,加大特色美食街、时尚购物街和知名旅游特产门店等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力度,进一步丰富县城旅游要素;以“夜购、夜宵、夜游、夜娱、夜读、夜秀、夜跑”等方向,繁荣活跃“夜经济”,拉伸旅游时间与空间广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桃花江竹海乡村振兴示范区和马武、石牛江牛田乡村振兴示范片为核心,深度总结刘家村、朱家村、洋泉湾等国省级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经验,推进“文旅+现代农业”“文旅+美丽乡村”“文旅+民俗风情”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农家乐建设。
四、发展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坚持事业和产业一体谋划、一并推进,确保规划有效实施。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职责,破除“九龙治水”各自为政弊端,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广电体育部门(含融媒体中心)与发展改革、教育、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局等相关成员单位的长效协同工作机制。强化规划的约束引领作用,以文旅广体“十四五”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为核心,积极完善各类分项工作规划与计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落实规划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的监督制度,确保规划提出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积极落实国家支持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的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衔接与协同联动,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旅游和体育业发展的投入,完善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等激励措施,整合文旅广体资金投入,发挥资金集聚效应。关注国家及省、市文旅产业发展扶持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将桃江县竹海休闲度假旅游、美丽乡村旅游、红色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和新业态项目纳入扶持范围,对生态康养等休闲旅游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对重点景区景点项目的策划、包装,制作完整、成套、规范的旅游招商项目书并建立项目资料库,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合作开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旅广体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十四五文旅广体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达效(附件1),探索城投集团文旅项目TOT运营。
(三)强化宣传推介。以“山水桃花江、天下美人窝”为主题,强化政府引导密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广泛通过县内外设置醒目广告牌、“论坛+会展”、赛事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全面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坚持市场主导,引导旅游行业加强行业宣传、县内企业广泛开展“泛旅游”宣传、各地乡友加大乡情乡愁宣传,全面凝聚各方合力,全力宣传推介桃江文化旅游和生态优势。
(四)强化人才支撑。选优配强一批懂文化旅游、善抓文化旅游的党政领导干部,制定实施文旅广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5年计划,探索建立“培育+引进+激励”人才培育机制,引进高层次管理和专业人才,建设高层次文旅人才队伍。建立文艺人才库,积极搭建社会文化团体展演交流平台,大力扶持桃江本土文艺团体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社会文化组织,进一步加强本土剧种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准的桃花江合唱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定期举办文艺人才培训班,采取订单培训、网络培训、现场实训、挂职交流、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加大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大力发展文旅广体职业教育,与县内相关院校合作,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文旅型教育培训,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育培训基地。
(五)强化市场综合治理。完善文旅和体育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改善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行业监管”,建立“线上线下”全链式架构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积极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旅游企业及游客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文明旅游公约,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健康的文旅、体育市场氛围,形成桃江文旅广体市场全民共治创新模式。
附件:
桃江县文旅广体“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表 |
|||||||||||
|
|
|
|||||||||
所属领域 |
项目名称 |
建设 |
建设地点 |
项目建设主体 |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
开工 |
竣工 |
总投资 |
“十四五” |
是否提请纳入省级“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 |
备注 |
文化旅游体育 |
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松木塘镇、浮邱山乡、高桥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重点建设桃花湖、浮邱山和罗溪景区,建设湖畔运动基地、美食体验基地、康养度假基地、修身休闲区、飞翔体验基地、瀑布游憩+运动娱乐、田园嘉年华、银河民宿、悬瀑酒店等,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2021 |
2025 |
30 |
30 |
是 |
|
桃江县文化艺术中心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项目占地面积:78520.20㎡;总建筑面积:69986.44㎡;地上总建筑面积:50267.04㎡。项目由文化艺术馆、演播中心、展览中心、人民剧院四个单体建筑及中间的文化广场组成。设置6米高的架空连接平台,跨过中部的人民广场,将整个建筑群落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非遗展示、花鼓戏文化传播、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电子竞技、全民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地标式城市文化艺术中心。 |
2021 |
2025 |
8 |
8 |
是 |
|
|
桃花江风景名胜区旅游休闲游步道等配套设施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浮邱山乡、修山镇、高桥镇、松木塘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主要建设桃花江风景名胜区(浮邱山、修山、罗溪至松木塘)等景区游步道及沿江旅游风光带游步道,旅游标识标牌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快桃花江风景区名胜区建设,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2021 |
2022 |
10 |
10 |
是 |
|
|
桃江县凤凰山天问阁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重建屈原天问阁、屈子钓台、天问台等文化景点,形成屈原文化园;对凤凰山及滨江沿岸环境进行提升、建设文化楚辞潇湘亭、文化主题餐厅、慢行体验系统、凤凰山国学馆,形成凤凰山休闲园。沿江小区综合提质改造,新建海绵城市公园和社区街头小公园,打造集美术写生、摄影、生态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楚文化基地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
2021 |
2025 |
15 |
15 |
是 |
|
|
桃江县乡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 |
乡镇、村或社会 |
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重点建设5个乡村文化旅游示范乡镇、50个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示范园)、200个示范性农家乐,建设好乡村旅游指示牌、宣传推介平台等配套设施。 |
2021 |
2025 |
15 |
8 |
是 |
|
|
桃江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 |
县文旅广体局 |
建设游客接待咨询大厅、游客休息服务区、智慧旅游监控及指挥中心、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区、土特产品展示及销售区、影视播放区、餐饮服务区、区域换乘等于一体的重要的旅游综合性平台。分期建设乡镇、重要游客集散地分中心。 |
2021 |
2022 |
1 |
1 |
是 |
|
|
桃江县美人窝文化体育公园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全面整合桃江美人文化、竹文化、桃花文化,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家最具影响、最能展现东方女性文化魅力的主题公园,使其成为中国美人文化研究基地、学习提升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美业养生集聚地、世界女性美的展示窗口。主要建设入口接待服务区、美人文化主题游览区、美丽产业街区、接待配套服务区。 |
2021 |
2025 |
10 |
10 |
是 |
|
|
浪漫桃花江观光游览航线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 |
县文旅广体局 |
桃花江航线沿途依次设置獭溪河沿线亲水码头、县城凤凰山码头、修山镇舒塘码头、三堂街镇老街码头、武潭镇码头、马迹塘镇老街码头,可全线或分段通航。在航线两岸种植桃树、柳树,美化沿线房屋外立面。在各个码头分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美人窝民俗观光体验购物娱乐街区等。 |
2021 |
2025 |
5 |
5 |
是 |
|
|
獭溪河生态观光农业走廊 |
新建 |
桃江县 |
县文旅广体局 石牛江镇、牛田镇、松木塘镇等乡镇 |
依托石牛江镇、牛田镇良好的农业基础,松木塘镇优质的旅游资源,以及桃花江农业公园、牛田花海大观园、闵益生态休闲农业园,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乡村+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獭溪河生态观光农业走廊。 |
2021 |
2024 |
15 |
15 |
是 |
|
|
马武民俗文化小镇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马迹塘镇、武潭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深入挖掘马迹塘、武潭的民俗文化资源,创新融合文化体验、创意演绎、文化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以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目标定位,设置民俗文化体验园、非遗艺术博览园、华莱茶旅文化园、米醋美容养生园,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旅游小镇。 |
2021 |
2025 |
5 |
5 |
是 |
|
|
马迹塘战役纪念园综合场馆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马迹塘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新建占地面积3亩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场馆,设浮雕馆、展示馆、巨幕影音播放厅、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室、汇报室及党建报告室。修缮烈士陵园纪念塔、烈士墓及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绿化设施。修复连接战斗遗址、壕沟。建升旗台、安全疏散连接通道、安全疏散步行道、停车场、防护围墙、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 |
2021 |
2025 |
1 |
1 |
是 |
|
|
桃江县张子清红色文化旅游区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鸬鹚渡镇张子清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主要建设红叁营营地、张子清村红色教育基地、张子清故居、张昆弟故居、红色研学基地、红色文化走廊、流金岁月影视基地、1925文创基地及配套服务设施。 |
2021 |
2024 |
1 |
1 |
是 |
|
|
桃江石砌茶海大观园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灰山港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以雪峰山茶园为基底,以茶文化为核心,突出石砌特色,创产品业态,建设茶韵养生庄园、茶山运动公园、生态茶加工生产基地于一体,打造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石砌茶海大观园。 |
2021 |
2025 |
0.6 |
0.5 |
是 |
|
|
桃江县工矿旅游主题度假区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松木塘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依托响涛源工矿遗址,发展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户外探险、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矿旅游主题度假区。 |
2021 |
2025 |
1 |
1 |
是 |
|
|
桃江县互联网+全域旅游营销推广平台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 |
县文旅广体局 |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旅游数据中心、旅游监管指挥调度平台、旅游营销平台、旅游服务平台升级;二期升级全域旅游平台、建设游客展示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票务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无线WiFi系统、基于WiFi探针的人流量统计系统、智慧停车系统、智慧厕所、智能闸机、户外信息发布屏、观光车车载WiFi,以及智慧安防消防、应急救援设施等。 |
2021 |
2023 |
0.6 |
0.6 |
是 |
|
|
桃花江竹海风景区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以国家4A景区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功能,针对大众游客市场,开发以竹文化展示、主题游乐、生态休闲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休闲空间;针对中高端市场,开发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竹主题养生度假空间。主要建设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养生度假区、文创体验区,包括万亩竹海、创意竹趣园、竹园美食基地、竹海度假区等。 |
2021 |
2023 |
5 |
4 |
是 |
|
|
美人窝冷泉度假山庄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松木塘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发展“冷泉+”美丽产业, 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冷泉康养、美容养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冷泉度假区。开发鱼疗池、药浴池、鲜花泡池、水疗SPA及无边际泳池等主题项目与服务,并设置医药养生、美容养颜、美体塑形、乡村休闲等特色产品。 |
2021 |
2025 |
5 |
5 |
是 |
|
|
湖南魅力罗溪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高桥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游客休息服务区、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区、土特产品展示及销售区、餐饮服务区等于一体的重要的旅游综合性平台。 |
2021 |
2025 |
1 |
1 |
是 |
|
|
修山秀美小镇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修山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依托修山镇的自然山水和养生文化等资源,建设完善的健康养生和美丽体验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高品质的生态、休闲、宜居的“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一体化的复合式旅游小镇。主要建设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浪漫舒塘古街、桃花江泥浴养生度假山庄、羞女美丽山居、修山自驾车营地。 |
2021 |
2025 |
6 |
5 |
是 |
|
|
三堂街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三堂街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主要建设文化休闲体验亲水街区、湖莲坪侬农耕文化创意园、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及健康旅游产品,包括养老项目(中药膳食、怡老苑)、养生项目(聆听疗、花香疗)、健康医疗项目(泥疗、蜂疗、鱼疗、药草SPA)等多种康养项目。 |
2021 |
2025 |
5 |
4 |
是 |
|
|
水岸湿地度假庄园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三堂街镇三堂街社区 |
县文旅广体局 |
项目选址资江岸边,主体全部采用木结构房屋,包含餐饮接待中心、民宿体验中心、健身康养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年娱乐中心、资水码头游船、汽车露营基地等。 |
2021 |
2025 |
0.8 |
0.5 |
是 |
|
|
壹方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 |
续建 |
桃江县大栗港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主要建设度假酒店、主题民宿、特色名俗演艺中心、竹文化研学基地、生态农业产业园,完善亲水娱乐、运动康体、亲子活动等功能,构建立体化的家庭度假空间,打造国家级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
2021 |
2025 |
5 |
3 |
是 |
|
|
桃江印象森林康养旅居基地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牛田镇杉树仑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一期投资3000万元,流转土地500亩,建设田园花海区、亲子游乐区、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有机蔬菜采摘区20亩、休闲垂钓区60亩。二期项目计划建设面积为26.512亩,建设康养公寓2栋,占地8000m':服务综合楼一栋,占地2200m:活动中心游乐场,占地41500m':改造特色民宿25套,占地2500m:配套建设315KM1变压器一座,水电网设施配套工程。 |
2021 |
2023 |
1 |
0.8 |
是 |
|
|
洋泉湾生态风景区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沾溪镇洋泉湾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主要建设望母洲风情小岛、乡创酒店、山水民宿、古韵茶园、五道二十四碟体验馆、湿地文化观赏园、廻龙山、乡村旅游街区、水产养殖基地等,打造集水上运动、水上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风景区。 |
2021 |
2023 |
1.3 |
1 |
是 |
|
|
明蜀穿越部落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灰山港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项目分二期,一期主要建设明文化主题园,二期主要建设蜀文化主题园。 |
2021 |
2025 |
5 |
5 |
是 |
|
|
桃花江生态休闲农庄观光旅游区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规划建设民俗村、院士楼、将军赋、竹韵亭、五道茶、天问阁、美人缘、美人谷、飞天城、明星园十个生态休闲农庄,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生产、娱乐、会务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
2021 |
2025 |
10 |
10 |
是 |
|
|
永世佳映山红庄园项目 |
续建 |
桃江县牛田镇金凤山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种苗培育与观赏园:建设百年映山红移植和种苗培育技术研究与观赏园300亩、格桑花园100亩;生态茶果种植园:有机茶园300亩、有机果园300亩、名贵中药园100亩;休闲游览区:建设民宿1250平米、游客接待服务中心800平米、游览滑索道l40米、山道滑草场l40米,利用山塘建设垂钓场。 |
2021 |
2023 |
0.7 |
0.6 |
是 |
|
|
白鹤山(甘泉山)山地运动公园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灰山港镇甘泉山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以白鹤山主体山林景观为核心,完善户外运动公园的住宿配套设施,建造露营基地、房车营地、悬崖酒店、树屋酒店、帐篷营地、木屋酒店等,建设滑草、徒步、溜索、攀岩、蹦极、Zip-line、山地越野、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真人CS等体验活动。形成集娱乐、游憩、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的山地公园。 |
2021 |
2025 |
6 |
6 |
是 |
|
|
桃江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 |
县文旅广体局 |
项目用地约60亩,建设3000座气膜体育馆1个,笼式足球场1个,笼式篮球场1个,泳池50*25m1个,室外门球场1个,全民健身广场及健身步道,停车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恒温游泳馆、气排球馆、多功能健身区、室内攀岩馆、壁球馆、保龄球馆等配套设施。 |
2021 |
2025 |
2 |
2 |
是 |
|
|
桃江县社会足球场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各乡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新建7人制社会足球场3个、5人制社会足球场10个。 |
2021 |
2025 |
0.5 |
0.5 |
是 |
|
|
桃江县松木塘户外运动基地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松木塘镇南浮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建设一个集露营、溯溪、徒步穿越、登山、攀岩等项目为一体,补给站、厕所、更衣室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户外运动基地。 |
2021 |
2025 |
0.5 |
0.5 |
是 |
|
|
国家定向越野训练基地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石牛江镇七里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建设一个全国青少年定向越野训练基地,集智慧训练、吃、住、教为一体,具备三大功能:一是可供多队多人训练的基地,二是可承办国家级、省级大型比赛;三是建设一个推广定向越野运动的游客体验中心。 |
2021 |
2025 |
0.5 |
0.5 |
是 |
|
|
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广场项目 |
新建 |
全县乡各社区、行政村 |
县文旅广体局 |
建设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运动广场100个。 |
2021 |
2025 |
0.5 |
0.5 |
是 |
|
|
桃花江博物馆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规划面积5亩,建设革命文物展厅、出土文物展厅、民俗文物展厅、历史文化多功能影像解读厅等。 |
2021 |
2025 |
2 |
2 |
是 |
|
|
腰子仑春秋越文化遗址公园项目 |
新建 |
桃江县桃花江镇 |
县文旅广体局 |
规划面积50亩,通过考古发掘后,建设越文化民俗文化村展示区、越人墓葬展示区、出土遗物展示区、文物修缮区、越文化陶器制作体验区、数字化展示区等。 |
2023 |
2030 |
30 |
30 |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