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江县三堂街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 批后公告
索引号:tjxgtj/2025-2037667 | 发布机构:桃江县自然资源局 | 发文日期:2025-02-14 |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索引号 | tjxgtj/2025-2037667 |
---|---|
发布机构 | 桃江县自然资源局 |
发文日期 | 2025-02-14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桃江县三堂街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益阳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予以公告,详细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三堂街镇行政辖区全域,包括镇域和镇政府驻地2个空间层次。
三堂街镇镇域下辖接龙桥、湖莲坪、郭家洲、晚谷回民、合水桥、大屋山、三堂街、花桥坪回族、龙牙坪、胡家坳、九峰、赤塘、合水桥林场、王母、天子仑村、乌旗山16个村和三堂街1个社区;全镇镇域总面积14495.17公顷。
三堂街镇镇政府驻地范围为东至资江,北至319省道,西至三堂街中心小学,南至湖南水岸湿地度假庄园。镇政府驻地规划范围涉及三堂街社区、三堂街村,总面积约120.36公顷。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目标年到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发展定位
规划落实桃江县级总规,确定三堂街镇特色类型为文旅融合型乡镇,落实将三堂街镇定位为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重点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升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将三堂街镇打造成“常益水岸风情旅游目的地、益阳竹木产业示范基地、桃江品质山水宜居镇”。
四、落实三条控制线
规划至2035年,全镇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39310.01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37442.48亩;生态红线面积不低于3168.57公顷;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23.76公顷以内。
五、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以三堂街镇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基础,整体构建“一核两轴、一道四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核”为三堂街镇政府驻地强核心。
“两轴”为(南北向)乌旗山——胡家坳——赤塘方向城镇发展次轴。(东西向)合水桥——镇政府驻地——九峰方向的城镇发展主轴。
“一道”为资江生态碧道。
“四区”为城镇服务集聚区、滨江文旅发展区、农旅融合发展区、产业融合发展区。
六、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规划根据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结合地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衔接落实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按照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的原则,将三堂街镇全域土地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6类规划一级基本分区,在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划分二级分区。
七、镇域综合交通体系
三堂街镇未来规划形成以省道、县道、乡道三个层次的综合交通框架体系。
——高速、省道。长张高速复线、S319、S225。对外交通以长张高速复线、省道319作为对外交通要道。新增长张高速复线,增强区域连通性;交通省道319穿越镇域,衔接各村村道,同时作为“三堂街大道”承担镇区主要干道-交通性功能。
——县道。三堂街镇境内有县道031穿过,县道031衔接镇区内“新建路”承担镇区主要干道-服务性功能。
——乡道。Y534、Y538、Y535三条乡道规划提质改造,以提高周边乡镇交通可达性。
内河水运设施规划。落实《桃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新建三堂街(500 吨级)货运港点;新建三堂街水上客运综合服务中心、三堂街客运停靠点、三堂街古镇客运停靠点。
八、镇政府驻地空间布局
围绕三堂街镇区域骨架道路构建“两轴三区四核心”的空间格局,集中发展镇区,保护周边自然山体,构建田园风光、青山绿水环抱的生态城镇。
——两轴。资江西岸发展轴及山水城市景观轴。以319省道为依托,重点打造资江西岸核心镇区空间;以资江对岸油菜花田为对景,重点打造贯穿丘陵生态区三堂街社区,资江及东岸油菜花海景区的山水城市景观轴。
——三区。产业融合区,以传统农业生产结合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形成产农融合风貌区。综合服务区,是以行政商贸文化科技教育和居住为主的核心区;旅游服务区,依托滨江景观公园和生态休闲带形成滨江度假风貌区。
——四核心。科技生产创意核心、教育医疗核心、商业文化服务核心、休闲旅游核心。
九、实施保障
桃江县三堂街镇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与信息平台,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数据标准上下一致、规范统一,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边界精准落地,上图入库。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立健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并为规划的调整和修编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国土空间调整完善和动态维护。以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湖南省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等,实现对乡镇规划的精准实施、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定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