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相传孔子当年教弟子便是每人收3块腊肉做学费,腊肉浸透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馨香。清代慈禧太后就好这一口,当年湘军宿将刘坤一进京,以腊肉进贡慈禧和光绪皇帝后,慈禧边吃边赞:“好吃,好吃,美味在民间!”刘坤一进贡的湖南乡里柴火腊肉就成了贡品。
桃江县灰山港镇栗子山村,群山环绕,清溪长流,芳草萋萋,自古以来就有饲养土猪的传统习惯,猪喝的是泉水,吃的是青草、红薯和南瓜,每年进入腊月后,村民宰杀土猪过年,除留用一部分新鲜肉外,其余的就用柴火熏制成腊肉。
坐落栗子山村的湖南省甘泉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一道耐人品味的美食:甘泉山柴火腊肉。据桃江县政协委员、公司负责人罗强介绍,公司近年建立柴火腊肉熏制加工厂,经过多道工序熏制的柴火腊肉,色泽金黄,油而不腻,味道鲜香,是过节、喜庆、年礼之佳品。据考证,甘泉山柴火腊肉沿袭乡里腊肉的秘制方法,是先将两大板鲜肉砍成三四斤一块的长条,不水洗,然后撒食盐,来回反复揉擦,这样会使皮脆易嚼,然后腌入大缸里,皮朝上,肉朝下。腌上五六天,每天都翻动一遍,使食盐、香料渗透到肉里,入味均匀,挂在通风处滴干水分,再将其一串串挂上熏烤房,头几天用足够的火力熏烤,然后烘焙就行。
别看甘泉山柴火腊肉熏烤得黑乎乎的,食用时自有办法去其黑颜,那就是用淘米水加热,微微烫手即可,腊肉一浸泡,黑水就浮上来了。再用丝瓜瓤一擦洗,很快,腊肉本来的容颜就显山露水了:黄里透红,色泽透亮,凝脂莹白。
柴火腊肉制作时间长,柴火熏香独具风味,吃起来,瘦不塞牙,肥不腻口。同时,佐任何蔬菜、干菜、咸菜都恰到好处:炒笋子,爽口开胃;炒辣椒,使其不辣;炒苦瓜,使其不苦;炒魔芋,使其不麻;炒胡萝卜,使其不甜腻,顾及到方方面面,且蒸且炖皆可成佳肴。甘泉山柴火腊肉,是湘中地区过年过节独领风骚的珍品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