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文化 > 桃江名人
屈原爱国思想对桃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11-29 09:49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高荃 浏览量: 【字体:

  公元前289年6月,漫无目的的屈先生雇一叶扁舟,一路漂泊,历时半月有余从沅陵顺沅水入南洞庭,在湘阴柳潭乡大河口掉头逆资水西上。(沅陵有文史工作者认为屈先生是直接从沅陵到汨罗的,这样的话,桃江遗存的关于屈原的一些文化记号将无法解释。)

  初夏的资水两岸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河里不时有捕鱼的水划子驶过,偶尔也能看到三俩岸边劳作的农人,自是一派生机,此时的屈先生一扫出发时的阴霾,嘴里不时喃喃吟唱,心情十分愉悦。

  一路逆江划至獭溪汇入资水段左侧有一山头伸入江中,山上古木参天,忽闻子归(布谷)鸟鸣声声,哀声苦鸣不息。屈先生不由一声长叹,叫船夫靠岸。此时的屈先生听到子归鸟的鸣叫是不是想起了自己想回又回不去的故乡秭归?也许是有子归鸟的地方就是故乡,屈先生请船夫帮着把行李搬上岸后就遣了船夫,独自上了岸。

  上岸后,屈先生仰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此后,屈先生常在此垂钓),回想起这些年来自己的遭遇,不由暗自神伤。

  屈先生,楚武王熊通的后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主张变法,提倡“美政”。“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力举变法,制订出台各种法令。五年(公元前316年),推行变法,与旧贵族和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六年(公元前315年),深入推进变法,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变法动了上层的奶酪,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未建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先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二十五家为一闾)大夫之职,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顿觉饥肠辘辘。这时正好见一女子将渔划子拖到岸边栓好,将鱼篓提上岸,看见屈先生守着那堆行李坐在石头上神情落寞,便好奇地上前询问。虽语言有些障碍,好在同属“荆楚语系”(现桃江三堂街镇合水桥仍有一地名“荆竹界”,实为“荆州界”,因荆楚语系“州”与“竹”同音,故误为“荆竹界”,一直沿用到今天。花园洞旁边的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腰子仑春秋墓群,证明在春秋晚期楚人已与生活在南洞庭附近的越人融合),女子听懂了屈先生的大意,遂邀其到她家里落脚。

  两人手提肩扛,跌跌撞撞,行约五里,至一村落,闻狗吠,见一低矮毛草房,女子推开用竹编的门,阴暗的房里盘腿坐着一瞎婆婆,原来,此地叫花园洞,女子名叫绣英,与老母两人相依为命。

  屈先生一时无处可去,便请人筑了个土房子,房子用茅草盖顶,添置了生活用品,请了绣英做使唤丫头,暂时在花园洞安顿下来。

  屈先生安顿下来后,整日在此读书写字、养兰抚琴、漫步垂钓。

  屈先生在此期间整理了自己的一些著作并写下了著名的《天问》。纵观屈先生的著作大抵是可以看出他的心路历程的。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抱负满怀,到《九章·惜往日》的“感叹曾得故君信任主持变法”(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想到自己的现状,不由“埋怨君王听信谗言”(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再打算“我宁肯忽然死亡随流而去,惟恐有生之年国家再受祸灾。不等把话说完就投水自尽,可惜受蒙蔽的君主仍不明白”(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识),再到不敢“问天”而作《天问》。在《九歌·湘君》中“把我的玉环抛向江中,把我的佩饰留在澧水畔”(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把身上的配饰如何处置都安排好了。还给自己《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至此,屈先生已做好了跳江以死明志的一切思想和理论准备。

  一个电闪雷鸣的傍晚,屈先生独自抚琴弹奏《九歌·国殇》,刚唱至“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时,因情绪激动,用力过猛,突然弦断琴裂,是啊!“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全军将士捐躯茫茫原野。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遥远。”屈先生一定是想到了什么,浑身颤抖、泪流满面......正端茶进来的绣英看到此情景,立马丢掉茶盘一把抱住屈先生,满是怜悯。是夜,绣英成了屈先生的偏房。

  此后的几年,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屈先生靠绣英女耕女织,自是过了一段安静祥和的日子,面色也红润了不少,思想也没那么激进了,不时还反思以前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在《九章·悲回风》中就纠结“虽多次向君王进谏不听,就算是抱个大石头投江又有什么用呢?”(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可生来忧国忧民的屈先生面对当时楚国的处境还是解不开心结,思想无法释怀(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公元前278年,屈先生想亲自面谏楚顷襄王。可惜,在一个初夏已过仲夏未来的日子,屈先生行至汨罗时,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的消息传来,悲愤交加的不屈的屈先生最终还是选择了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当屈先生悲愤交加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的时候,不知他是否有过迟疑?是否还记得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

  在家等候屈先生回来的绣英最终没能等来屈先生,郁郁而终。屈先生走了,但在桃江留下了花园洞、书房冲、屈子钓台、天问阁、三闾桥等遗存。花园洞养兰的历史应该也是从这时开始的,现在花园洞兰花产业比较活跃,其中犹以益阳兰花协会会长彭均安三兄弟为盛。

  花园洞村在2006年因撤乡并村与文家渡一起并入打石湾村,但因屈原曾在此生活12年的原因,在2016年仍以花园洞村的名义获批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笔者曾有幸参与花园洞中国传统村落修缮、保护工程的实施,工程规划设计由原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飞虎教授领衔,设计团队结合当地实际,深耕历史文化,对书房冲屈原书房的还原建设等提出了很好的方案,但终因财力不济,无法付诸实施。

  后世对屈先生的评价大致分三个阶段,大体是正面的,只有第二阶段“儒学独尊”时期,此阶段班固、杨雄、贾逵等人对屈原持批判态度。班固认为屈先生“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现在对屈先生的评价基本定位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先生在桃江居住12年,虽未能留下一儿半女,但其爱国精神却深深植入了桃江人的灵魂。

  比如历史上力推反清复明的明朝江西巡抚郭都贤,为捍卫清廷统治而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官至长江水师提督的吴家榜,同盟会创始成员卢性正,为唤醒同胞救国意识效仿屈原跳入长江、获救后绝食三日而死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夏思痛,革命烈士熊亨瀚,张昆弟,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将领张子清等等。无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当代桃江人更是争先恐后、前赴后继以爱国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参军报国来践行屈原的爱国精神,笔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军入伍时桃江每年都有300人以上送入部队,近年军改后也有200人以上。就在此文成文前得到一组数据:近年来桃江先后培养出256名飞行员,仅2021年和2022年两年时间,桃江籍现役军人中先后有3人荣立一等功,12人荣立二等功,89人荣立三等功。屈先生伟大的爱国精神已在桃江生根发芽,必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桃江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