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北岸,秀美迷人的羞女山北麓,有一座山形奇特的“明 灯山”明灯山与打鼓仑一脉相望,与羊牯漯(益阳新桥河镇境内)遥相呼应,南望资江,北通常德,地势险要,民间至今流传 “打鼓仑打鼓,明灯山点灯,羊牯漯出兵,常德城起火”的俗语。 意思是明灯山居高临下,可遥望四方,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 柳溪,也是从这里发源,经凤林港注入资江。
春秋时期,有一天,明灯山下来了一户人家。那家男人草履 麻绦,短发糟须,满口疯癫之语,但目光炯炯有神,宽阔的额头透出一股难掩的睿智灵慧之气。
他们紧靠柳溪结三间草舍,开荒垦土,栽麻种粟,还捡了一 垄村里人废耕的水田种植水稻,一家人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有好奇之人去他们家探访,女主人说,她男人姓陆,老家住在遥远 的北方,因遭天灾逃难到此,想借村里的这处旮晃安身,请村民不要赶走他们。
善良的山里人与这家人相安无事地过了两年。突然有一天, 两匹快马急驰到草庐前,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来人下马高呼:“陆通,我等奉楚昭王之命,前来接你入朝 佐政,请快随我们去面见楚王吧! ”
“多谢楚王美意!陆通已疯疯癫癫,无法与人交流,怎能入 朝理政呢?还请公差大人回禀楚王,就让陆通蜗居乡野,苟活余生吧! ”女人出来回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佯装癫狂不仕, 真乃不识抬举!你满腹才学,不为朝廷所用,一心隐居避祸,打算终老山野、埋骨荒丘吗?良田美宅,高官厚禄,你唾手可得, 不比住在这破草棚里,强过千万倍吗?! ”公差恼羞成怒,出语不逊。
“陆通?那个大名鼎鼎的学问家?”
“真是陆接舆?他在这里隐居避世?”
乡亲们围拢来,议论纷纷。
公差的马蹄声远去,陆通立马跑了出来。村里人一片惊 诧:他要去追赶那两个公差吗?接下来的一幕,更加让村里人惊诧了。“扑通”一声,只见陆通跳入了冬天冰冷的溪水里,一 边“呸、呸、呸”地干吐不停,一边捧起清澈的溪水,一遍又一遍地擦洗他的两只耳朵。“清清的溪水啊,快帮我洗净这些污言 秽语吧!不要玷污了我干净的灵魂,也不要污染了这片纯洁的土地。”
“真乃高士也! ”
“明灯山,能引来旷世奇才陆接舆,也不愧为一盏指路明 灯! ”
村人一时兴奋不已。后来,人们把这条溪唤作“洗耳溪”, 也叫“陆溪”;因“陆” “柳”在当地同音,时间一长,便混淆为柳溪了。
过了一年,挂六国相印的鲁国大学问家孔子,慕名从山东到 明灯山拜会陆通。孔子的马车一进村口,村里人便通报了陆通。
“凤鸟啊,凤鸟啊!你身怀大德怎么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 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 苟且生存。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 ”
孔子刚从马车上下来,就听见有人在茅棚里击节而歌。孔子 欲进门施礼,却被在门口做米粑粑的陆通妻子拦下了 : “您是来给楚昭王当说客的吗?我劝您还是算了吧,不要白费口舌了,就 算天王老子来了,也劝不动我家陆通去做官的! ”说话之间,孔子看见一个洒脱的背影从容步入了后山的竹林深处。
孔子朝茅屋门口深深一揖,取了刚才随手搁在米粑粑上的包 袱,颔首含笑离去。
孔子离开后,陆通妻子发现,刚才孔子搁包袱的那只米粑粑 上面,竟留下了 “通关玉玺”的印痕。她捧在手上仔细端详,若有所思地念叨:“粑粑盖上官印,品相好了不少,而且还是鲁国 大学问家孔夫子’加盖’的官印,或许还沾了他的才气与运灵 呢!我何不请人依样画葫芦雕制一个木模,做成这种有印子的粑 粑,让乡亲们都来品尝?”
陆通一回家,妻子便兴奋地说出了她的想法。陆通沉吟少 许,表示同意。于是,一家人浸米,磨米浆,滤干水,揉熟,用木模压制出有印子的杷杷,放入蒸笼蒸熟,冷却。
《明灯山印子粑杷》作者:苏伟
乡亲们都应邀来尝新。绵软、柔韧、香糯,不粘牙,品相美! 众乡亲一个个手举有印子的杷杷,看稀奇一般,舍不得吃掉!
“陆家嫂子,你好聪明呀,居然想出了用模子做杷杷,又快, 又美,又好吃!我们就叫它印子杷杷吧! ”
“陆家嫂子,让我们都学着做这种'通关玉玺’的印子杷杷, 免得我们四季眼馋你家的杷杷哩! ”
“好!好!好!我教你们,保证你们人人都会做! ”陆通妻子 笑眯眯地应承。
“慢点! ”陆通在她身后制止道。
众人一时疑惑,将不解的目光投向陆通。
“做杷杷的方法可以教,这个模子不可以用! ”
“为什么?是不是怕我们老百姓沾了官家的福贵之气?”
“恰恰相反!我们老百姓喜爱的米杷杷,为啥要去沾那种官 家之气呢?”
“那怎么办?”
“重新雕制木模,就雕'印子杷杷’这几个字。”
“好是好,可没有'通关玉玺’印章的威武霸气呀! ”
“大伙真要喜欢印章,就用'明灯山印子杷杷’好了,这样, 我们明灯山就会天下闻名!”
众人齐声叫好。
陆通隐居柳溪不仕成了千古美谈。明灯山印子杷杷人人喜 爱、代代相传,之后不断改进制作工艺、调整用料配比,成为享有盛誉、远销国内外的美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