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凤山位于资江北岸的三堂街镇九峰村,与秀美婀娜的羞女 山遥遥相对,因形似凤凰飞舞而得名。
清道光元年(1821)的一天,双峰人邓何益搭乘毛板船顺 资江而下,来到舞凤山。邓何益长期在资江沿岸的乡村“放刀”,先把菜刀、镰刀、柴刀赊给人使用,等“放刀”人说出的某个预 言得到验证时,再来收取刀钱。
他去年来舞凤山“放刀”,说的“页岩卖得贵于刀,手指石 条有人要”预言,还没有验证,他不可能来收刀钱啊!见到他的九峰人,都这样议论。
邓何益这次来舞凤山,既不是“放刀”,也不是“收刀钱”, 他带着几个同乡,在当地人杨松林开采页岩制作磨刀石的矿山旁边,租下几间茅屋,请来保长现场见证,跟杨松林签下一纸契 约:长期购买杨松林开采的舞凤山页岩,制作舞凤山石砚。
原来,双峰自古产溪砚。雕刻溪砚所用的石料,全部出自涟 水河。河水冬天冷夏天汛,人们迫于生计,艰难采石制砚。这几年,邓何益在舞凤山看到那些“色泽翡青形似玉,石质细腻润如油”的页岩,被当地人用来夹篱笆、铺阶基、做猪栏底板、做磨刀石……这么好的石块,只做了这些用途,太可惜了!于是,他 带走一块页岩回双峰,交给专业制作砚台的亲戚朱泽南,让他制 成砚台看看。
邓何益守着朱泽南忙活了几天,制成了几方简易的石砚。见 到石质细腻、光泽柔和、古朴端庄、自带凤尾花纹的砚台,邓何益十分兴奋,赶紧拿去县城书庄,请书画家们试用。书画家们一 致肯定:“发墨如油笔无声,磨墨易浓不易干,落笔提锋不损毫, 着字晶莹放亮光……好砚!好砚! ”
邓何益心中狂喜:不再“放刀”,进驻舞凤山,制作“舞凤 砚”!
邓何益的人马刚安顿,就各负其责、各就其位开干了。有的 选石料,有的出毛坯,有的雕砚池,有的打磨抛光,有的跑销售。舞凤砚一入市场,便迅速为书画家们所喜爱,仅两三年时间,益 阳、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的文化用品市场,都有了舞凤砚的一 席之地。
后来,舞凤砚开始供不应求。邓何益和朱泽南只得把十几家 双峰亲戚,都喊来舞凤山制作舞凤砚,形成了一支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一百多人的双峰人团队。
看到邓何益在舞凤山制砚的火热场面,益阳县城做“文房四 宝”生意的曾老板眼红了。他找到舞凤山一位霸气的族长帮忙,在舞凤山开了一家制砚坊。曾老板深谙砚石市场行情,他制砚的页 岩全部自己雇人开采,制作的砚台品种多样,也打着舞凤砚的招 牌,生意很快红火起来。邓何益他们原来在益阳县城的生意,几
乎全被抢去!其他地方的生意,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这班双峰人,大有被益阳曾老板挤出舞凤山的趋势。
就在这个时期的一天,杨松林突然来到邓何益的茅棚里,见 面就朝邓何益丢下一句硬话:
“邓老板,你为什么这样不地道啊?”
邓何益一惊,不知杨松林为什么这样生气。杨松林瞧着邓何 益那副懵懂相,直接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益阳曾老板派人到我采石场,专门捡那些你说不能制砚的 废料。都是制作石砚,他用得,你怎么用不得?你当我们杨家兄弟的血汗是天上落的雨吗?不是看在这几年与你合作的情分上, 我早就应邀帮曾老板干去了! ”
弄清了原委的邓何益哈哈一笑:“杨老兄,你晓得我们的规 矩,只用好石,只做好砚,至于别人怎么干,我们管不了。您老辛辛苦苦开采出来的那些'废料’,我已为您想好了用途。今后, 页岩还得继续辛苦您帮我采,价钱可以给您涨一涨。舞凤山这 座页岩矿,就是再来几个老板加工石材,也十年百年用不完!但 是,万万不可自砸舞凤砚的招牌啊! ”
杨松林脑子一下子亮堂起来,不等邓何益说完,扭头便朝 外面走。门外站着百十位乡亲,杨松林大声说:“大家都听见了吧?都搞明白了吧?谁是撑起我们舞凤砚这块牌子的人?谁是 真心为我们这些手板不开坼的石工着想的老板?姓曾的在我们 舞凤山喝酒吃肉,我们本地人连汤也没喝上一口,开采页岩的石 工,他都是从外地雇来的。走,咱们去赶走那个狗日的! ”杨松 林嚷着,领着众乡亲,去了曾老板的制砚坊。
赶走了曾老板,舞凤砚的名气空前提升。长沙、武汉、广 州、洛阳、重庆等地的老板,一波接一波与邓何益签订长期定制契约,还提了许多要求和宝贵的建议。
“邓老板,我急需订制一批朝廷用的高档舞凤砚! ”
“邓老板,我订的这批石砚,是日本商人要的,得用上乘的 凤尾材哟! ”
“邓老板,您这舞凤砚,必须雕刻上飞舞的凤凰,才名符其 实啊?”
“他们说得很在理呀! ”邓何益思索着,把朱泽南等几位制砚 匠人聚在一起,要让舞凤砚植入本地文化,融入舞凤山灵气,提升制砚工艺,满足各路客户的需求。
“怎么打造舞凤砚的灵魂呢? ”带着这个问题,邓何益、朱泽 南、杨松林等人再次爬到了绿荫掩映的舞凤山顶。
眼前的资水像一条巨龙,从远方天幕蜿蜒而来,流经舞凤山 不远处,向西一转,形成了著名的龙头湾;舞凤山则像一只振翅飞舞的凤凰,在资水北岸与“龙”相戏。这分明就是一幅“龙” 腾“凤”舞的天工之作啊!龙,是三堂街的文化之根;凤,是舞凤山的灵动之源;舞凤山相傍相依的九座山峰,是“九峰”这个 地名的由来,也是“凤舞九天”的定格。
“凤舞九天!龙凤呈祥! ”邓何益脱口而出。
“好! ”杨松林、朱泽南等纷纷称赞。
自此,“龙凤呈祥” “凤舞九天”成了舞凤砚的标志。邓何益 又提升制砚工艺,把屈原文化、美女文化融入其中,开发了“屈 子吟咏”“美女妆镜”“渔舟晚归”等新品种;为了正本清源,他 还将舞凤砚改名为“凤山砚”。
凤山砚一面市,便引爆了市场,制砚、销砚的双峰人迅速增 加到二三百人。
忙完这些事,邓何益搭乘毛板船去了一趟武汉。一天,他带 来一位姓欧的老板。
“您以前开采出来的那些石质偏嫩的'废料’,这位欧老板 全部包销了! ”
邓何益手里拿着一块用废料做成的小石板,找到正在山上开 采页岩的杨松林,边说边用指头粗的小石条,在石板上写下“凤山砚”三个大字。写完,他用手轻轻一擦,字迹消失,石板变得 干干净净。欧老板朝邓何益笑了笑:“用这种石材制作的石板, 质轻、字清、色新,是学童们练字、作画的好用具!你们有多少, 我要多少。”
“武汉是全国'文房四宝’集散地,欧老板开着武汉最大的 '文房四宝’商号,生意遍及全国各地。杨老板,您就组织乡亲们一起做石板、石笔,怎么样啊?哈哈哈哈……”
不等邓何益说完,杨松林飞奔下山,把这好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自此,凤山砚销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舞凤山的石板、石笔深受学童的喜爱,畅销城乡,生意十分红火。
“邓老板,舞凤山人搭帮您,家家都在发石头财啊! ”
“'页岩卖得贵于刀,手指石条有人要’,邓老板,您当年的预言验证了,刀钱还得去收回啊!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