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8-08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桃花江的故事
【桃花江的故事】山水景观篇——羞女山与蛤蟆石
发布时间:2023-03-08 10:31 信息来源:湖南省文艺出版社 作者:宋长森 浏览量: 【字体:

自西向东的资江在到达桃花港前绕出了一个大湾。湾前有一河洲,名唤“犀牛洲”,其形状酷似一头犀牛。附近有一块大石头叫蛤蟆石。蛤蟆石随江水时隐时现,探头探脑,窥视着羞女山。这里有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桃花港上首几里处的资江北岸,有一个赖家庄,庄主一脸麻子,人送外号“癞蛤蟆”。这家伙外表和蔼可亲, 却是嘴上甜蜜蜜,心里藏刀锯的角色。他仗着自己既是老财,又是县太爷的亲戚,欺男霸女,放高利贷,死人身上都恨不得刮下一层皮来,因此,人们背地里又叫他“癞老刮”。

癞老刮家有一个叫寄生的放牛娃。寄生自幼父母双亡,被族中独眼老叔收养。老叔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寄生。在一次替癞老刮耕田时,老叔不幸摔坏了腿。为给老叔治病,寄生欠下了癞老刮的高利贷,被迫卖身赖家放牛。

身为放牛娃的寄生,却无奴颜媚骨,像村口崖上的大柏树: 倔强、硬气,宁折不弯。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乡亲,明里暗里和癞老刮对着干。


有一年过春节,癞老刮一家大鱼大肉,乡亲们却是缺吃少穿。可怜的孩子们只能光着脚,饿着肚皮,满野地里唱“红萝卜,蜜蜜甜,盼着望着难过年……”的童谣。

寄生心生不忍,就叫上村里的几个小年轻,在山里偷偷杀了赖家的一头大牯牛,将牛肉悄悄分给乡亲,把牛皮、牛尾挂在村口那棵大柏树上,然后慌慌张张回报癞老刮,说是牯牛被神仙召上天去了。

望着高挂在大柏树上的牛皮、牛尾巴,癞老刮阴着一只眼摇了摇头,又无可奈何,只得朝大柏树方向磕头作揖。寄生捂住嘴偷偷地乐。癞老刮还假惺惺地将血淋淋的牛皮、牛尾巴赏给了寄生,祝愿寄生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心里却恨得咬牙切齿,想着逮个机会收拾寄生。幸亏寄生远房表姐竹叶是癞老刮的老婆, 经常替寄生说好话,不然心狠手辣的他早就下手了。

寄生在赖家放牛多年,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爱上了赖家佃户陶老实的女儿桃花。这桃花肤白貌美,擅长刺绣,人们都爱“绣女、绣女”地叫她。她总是一脸害羞样,叫着叫着,她就被叫成“羞女”了。

寄生向羞女和她的家人表达过自己的心思。羞女没说什么, 陶老实也没说什么。可现实却明摆着,他除了那张牛皮做的垫席外,什么也没有,拿什么迎娶羞女?

寄生只好厚着脸皮去找表姐竹叶,求她帮忙。寄生的这位远房表姐心善,也不嫌贫爱富。她见表弟老大不小,还孤苦伶仃一个人,心生同情,便给癞老刮吹枕头风。令竹叶没想到的是,癞老刮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说要亲自替寄生去提亲,还承诺将赖家牛棚边的三间破屋送与寄生,改作新房。一向对丈夫脾性了如指掌的竹叶有些纳闷:太阳会从西边出来?

癞老刮当然没有安好心。他表面上答应为寄生娶亲,其实心里另有打算。他见过在家门口刺绣的羞女,知道羞女美若天仙, 好色的他怎么舍得让这朵鲜花插在寄生这坨牛屎上。他打算一箭双雕:在寄生娶亲时加害寄生,拔掉眼中钉,迎娶美娇娘。

因为有癞老刮保媒,一切顺理成章。可是,就在迎娶羞女的那一天,癞老刮指使家丁将炮仗放得山响,惹得牛棚里的一头“打人牛”(指脾气暴躁、桀瞥不驯、常伤人毁物的牛)犯了脾气,挣脱缰绳跑了。癞老刮逼迫寄生、竹叶和几个家丁前去寻找。穿着一新的寄生,哪知是癞老刮的奸计。在村口的悬崖边, 他们遇见了“打人牛”。“打人牛”哪见得一身红哟,它鼓着眼睛猛冲过来,猝不及防的寄生将竹叶往旁边一推,自己和牛一起摔下了悬崖……

等吹吹打打的接亲队伍来到崖谷,寄生早就没了呼吸。竹叶被挂在那棵大柏树上,侥幸活了下来。羞女掀开自己亲手绣制的盖头,看到了血肉模糊的情郎,泪如雨下,哭得死去活来。这时, 一身新装的癞老刮赶来了,他撕下了伪善的面具,死活要羞女赔他家的牛。羞女哪有钱赔他?于是,癞老刮就要羞女以身抵债。他命人将羞女抬回家去。对还在树上呼救的竹叶,他看都没看一眼。

羞女终于识破了癞老刮的无耻嘴脸,她大喊一声“寄生哥, 等等我! ”就一头碰死在寄生尸体旁的山岩上。癞老刮人财两空, 垂头丧气往家走时,遭遇了侥幸活命的“打人牛”。“打人牛”疯了似的,追着他撞,直追到月明山的悬崖边。癞老刮被“打人牛”撞入滚滚资江。“打人牛”也没收住脚掉入了资江……

由竹叶做主,乡亲们将寄生和羞女葬在一起。第二年春天,在两人殒命的山谷里以及他们的坟墓旁,桃花开得格外红艳,在春风里傲然烂漫。人们说,那是羞女的精气所化,便把寄生、羞女殒命的那座山,叫作“羞女山”它远看犹如一个美丽的少女仰卧天地之间,那瀑布式的秀发、饱满的额头、精致的下巴、隆起的乳峰、秀美的长腿,让人惊叹叫绝,流连忘返。

淹死在资江里的癞老刮,变成了“蛤蟆石”;可是,他还贼心不死,时常探出头来,窥视着羞女山。变成了“犀牛洲”的 “打人牛”可不许,时刻盯着“蛤蟆石”,恨不得踩扁它。

 

剪纸《羞女山与蛤蟆石》 作者:彭惠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