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8-08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桃花江的故事
【桃花江的故事】历史文化篇——游和坪轶事
发布时间:2023-03-08 18:29 信息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胡著宣 浏览量: 【字体:

明朝天启七年( 1627 )初夏的一个早晨,在马迹塘沂溪河口上游几里路远的游家屋场,土财主游鼎青家,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不速之客。

“我想找游老爷借一担谷度荒月。”

俗话说,看见谷,饿得哭。正值田里稻谷青黄相间,一家人饿得发慌,这人来找游财主借谷。

“借谷?你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管家摸着山羊胡子,满脸不屑的神情。

“我叫萧鼎卿,家住沂溪河对岸,田地少,去年又遭了灾,父母都有病,揭不开锅了,想请游老爷接济一下,到时我连本带息, 一粒不少……”

管家嗯了一声,进院通报游财主。“萧鼎卿?我正好要找他哩!快叫他进来。”游鼎青一反常态,边穿衣整冠,边往外走。

“你叫萧鼎卿?你晓得我叫什么吗?”

“我当然晓得,只是晚辈不敢直呼,我想请游老爷借一担谷帮我度荒月!”

“借一担谷?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萧鼎卿不解。

“我叫游鼎青,你叫萧鼎卿,两人名字同音,你把名字改了! ”游鼎青不容置辩地说。

萧鼎卿气不打一处来,扭头就走。“送你两担,不要还,只要你改名……”游鼎青冲着他的背影喊。

萧鼎卿走到大门口,看到那对鼓眼暴睛、张牙舞爪的石狮子,一巴掌拍在狮头上:“你等着,石头骨三年自有翻身时,总有一天,你俩来给老子守大门! ”

重涉沂溪回到对岸。萧鼎卿随手扯一把茅草引身上墈,岂料憋了一肚子气的他用力过猛,连根拔起了茅草蔸及下面的泥土, 露出了一只青花瓷罐子。“今天怎么这么背时?扯把茅草还把别人的胞衣罐子揭了! ”萧鼎卿抬脚一踢,想用土盖上罐子,不料把罐子盖碰开了,满罐黄灿灿的金瓜子露出来。

回到家里,萧鼎卿还怀疑自己在做梦。问妻子罐子里是什么东西。妻子告诉他全是金子。他陷入了沉思:这金子是哪个人埋的呢?我到底是拿还是不拿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穷不可昧良心!我得想个法子,让埋罐子的人找得到我。“借谷不成上茅墈,扯草得见青花罐。事主哪天若来找,沂溪大块为你藏。”“沂溪大块”是萧鼎卿的绰号,他找来一块小石板,刻上这四句话, 放入青花罐,连夜埋回原处。

“我们要用好这一罐金,三一三十一,作三股派用场。一股用来买田买山置家业,一股用作资助兄弟、子侄读书学艺,一股用来买粮食接济乡亲们度荒月。将来赚钱了,这金子还得还! ” 妻子很赞同萧鼎卿的安排。萧鼎卿像没事一样,照常勤奋作田种土,理家兴业。从此,家道日兴,成了一方财主。

几年后,游鼎青的母亲冬天烤炭火引发大火,丢了性命还搭上了几间正屋。维修还未完工,正值六月天,游鼎青的杂屋又莫名其妙失火,大火借风势很快冲了顶。游鼎青平日为富不仁,剥削穷人,没人去救火,他被活活烧死。

游鼎青的弟弟想当家重振家业,不料游鼎青的两个儿子不同意,便拆伙分家。之后,游鼎青的后人又接连遭遇凶灾,陆续搬离家园,去了他乡。游家的旁系后人,也迁到外地安身去了,遗留的游家屋场,被人们称为“游屋坪”或“火烧坪”游家广阔的山场田土,大都被萧鼎卿收购了。

萧鼎卿的三弟成人后,学得一身好武艺。萧鼎卿告诫他不要当个土财主,功夫要作正用,劝他去投奔了费扬古的军队,后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多次荣立战功,可惜不幸阵亡。萧鼎卿担起了照顾三弟留下的孤儿寡母的责任。萧鼎卿自己有五个儿子,加上这位侄儿荣山,一共六个子侄。他爱侄胜子,荣山排行第三, 被称为萧家三房。后来分家时,三房分了游屋坪对面的田土,就是如今的三房塅村。荣山为人处世颇有萧鼎卿风格,从不嫌贫爱富,办事公平合理,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化解了不少矛盾。乡亲提议将游屋坪改名为萧屋坪。萧鼎卿想起当年游鼎青逼他改名的事,坚决不同意。他和荣山坚守以和为贵、和睦相处的为人之道,建议改“游屋坪”为“游和坪”,深得乡亲称赞。

树大开丫,崽大分家。到了康熙十二年( 1673),萧鼎卿跟几个儿子分家时,只有如夫人罗氏育的第六子明鉽还未成年。萧鼎卿把厢房里的六担黑茶全部留给了明鉽,并特意交代罗氏夫人,要等明鉽长大成人之后,才可揭开最后那担皮箩盖。萧家分家那年的10月20日,萧鼎卿去世,享年63岁。

明鉽的母亲牢记萧鼎卿的交代:“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明鉽性情温和、心地善良,是子嗣中最能传家守业的,我百年之后,你可带他移居黄栗洑,免得兄弟相争他吃亏受欺负。”罗氏母子遵照遗训,搬到离游和坪二里外的黄栗洑后,扒开皮箩面上的茶叶,发现里面全是金银。他们购置了大量山林田土,建了一个大院。院内有48个天井,三个大型门楼,东边的叫大夫殿,西边的称司马第,正中的叫福楼。福楼两旁的立柱上,各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鹰雕,一对青石狮子左右拱卫。那时,民间有句俗语,益阳有48港,安化有48溪,唯有第48港的黄栗洑最著名。黄栗洑有前洑和后洑,都是萧明鉽后裔居住着。

明鉽有六个儿子,第三个儿子萧修咏,号平山,也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德文迁居天湾的山田坊,于乾隆二十七年( 1762 )去世。留在黄栗洑的子孙继续着萧鼎卿的神话:在沂溪河驾船驾排的人都可以到黄栗洑吃饭。当地流行一句话:萧家人到鲊埠办事,不要走别人的地盘!黄栗洑到鲊埠有十五六里,可以想见当时萧家财富之巨。

萧家富了不忘兼济天下。他们倡办义学,接济穷人,支持地方的道路、义渡、庵堂及庙宇建设,捐献了山林田土58处,被称为益阳首富首善。明鉽的满儿子萧修海,乾隆年间任湖南提督兼学政,掌福建道监察御史。萧明鉽的子孙于清光绪年间在黄栗洑建了座萧氏公祠,现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氏公祠藏有几件宝贝。其中一件,为萧鼎卿当年藏在最后那担皮箩里的一封信,封面书:传萧氏子孙。内装萧鼎卿写的四句话:“起家还因捡罐金,发富得益天与人。守财牢记仁与善, 子子孙孙莫称雄! ”信封下面是三只青花瓷罐子,里面装满金瓜子。萧鼎卿交代过罗氏,金子永留,要等着埋金子的后人来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