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22 09:27 信息来源: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1-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9%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达12%以上;全面完成规模工业能耗总量和单位能耗下降等国、省控制指标。

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6%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3%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40家以上,税收过亿元制造业企业达10家以上,上市企业达9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2家以上。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750件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抓企业培育。持续实施区县(市)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区县(市)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加快华翔翔能、华慧新能源、鼎一致远、信维声学、惠同新材、生力科技、艾迪奥电子等企业上市步伐。坚持按照“三个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获批一批)模式开展品牌创建,力争每年创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国家级品牌8个以上,省级品牌50个以上。到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1400家以上,力争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3个、省级单项冠军产品3-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各产业园区]

(二)抓“五好”园区创建。编制出台全市创建“五好”园区实施方案,益阳高新区按照“两主一特”、省级园区按照“一主一特”原则确定主特产业。各产业园区贯彻“三生融合”“三态协同”“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园区要素配套攻坚行动,加强水、电、路、气、讯、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和路灯、公交、学校、医院、酒店、超市等公共设施配套;严格控制工业用地转为其他用地,实行“腾地招商”,每年储备300亩以上周转用地。力争每年1-2个园区获评省先进园区,到2023年,新增2个产业集群纳入国、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或在决赛中胜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务管理服务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各产业园区]

(三)抓项目建设。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建立全市重点项目清单,实行清单式、台账式管理。市政府领导每月调度在建重点项目,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推进产品创新强基项目,市科技局牵头推进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开展专业化、高效率、靶向性招商活动,到2023年,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0个以上,新增央地合作企业项目3个以上,新引进上市企业项目12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各产业园区]

(四)抓数字赋能。深入实施“两上三化”行动(上云、上平台、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华为(益阳)电容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安化黑茶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打造一批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优秀工业APP。每年深度“上云”企业达450家以上,“上平台”企业达200家以上;到2023年,国、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分别达6家、80家以上,全市集镇以上城区、国省交通干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各产业园区]

(五)抓产业帮扶。开展“千人帮千企”活动,从市县部门单位抽调人员,对全市所有规模工业企业实行对口帮扶,围墙之外履行行政审批代办员、营商环境监测员、惠企政策宣传员、产业帮扶协理员“四员”职责,围墙之内履行企业经营参谋员职责。在12345热线平台设立“政企通”专席。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难题,全市每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达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本地院校每年为本地培养产业人才2000人以上,优化先进制造业人才评价机制,对产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予以倾斜。[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各产业园区]

(六)抓营商环境。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力争全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在全省进位争先。优化法治环境,规范涉企执法,严厉打击涉企犯罪,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不见面审批”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对投资者、企业人员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人文关怀,营造尊商、敬商、亲商、爱商的发展氛围。[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医保局、市政务管理服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各产业园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日常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情况,提请召开相关会议,及时通报工作情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职责,按照责任分工,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各区县(市)比照成立领导机构。

(二)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八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个产业集群(产业链)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发展目标、推进路径和年度工作任务;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在联系市领导带领下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帮助解决突出困难问题;组建一个智囊团队,为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支撑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打造一个供需(会展)对接平台,打通配套应用和招商引资、引智绿色通道;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助推壮大产业集群(产业链);建立一张产业长板短板动态表,开展协同创新;形成一套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政策包,精准施策促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

(三)强化协调配合。

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工业和信息化、发改、科技、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项目的业务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数据指标的采集、认定与报送工作。各区县(市)、各产业园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考核力度。

将先进制造业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分年度制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对各区县(市)、市直部门和中央省属驻益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排名靠前的给予资金奖励,并纳入全市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名单,对排名靠后的予以通报批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