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2023年的5%是我国自1994年开始设置预期目标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导致一些人开始唱衰我国的发展形势,热衷于发表“泼冷水”、“不看好”、“开倒车”等动摇人心的言论。他们认为5%代表着党和政府对今年的高质量发展缺乏信心,代表着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意味着人民群众可以去“躺平”、可以去“摆烂”了。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考验、担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
一
回顾2022年,我国发展预期目标为5.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虽然实际发展低于预期,但是结合实情更体现出3%的增长难得可贵,实属不易。过去的一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俄乌冲突影响深远,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了许多超出预期的不利因素。即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仍高于同期美国的2.1%、德国的1.9%、法国的2.6%。数据不会说谎,事实胜于诡辩,3%充分证明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今年的5%更意味着我国发展预期持续向好,从3%到5%也体现了我国的目标数据是经过了实时科学研判的,是结合了国际和国内实际情况的,是一个切实可行、奋斗可成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求既是人民群众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扎实迈进的外在动力,更是人民群众取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源泉。这需要我们不再唯GDP论英雄,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唯有做好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首次记者会时讲到,“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5%的预期目标看似是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的“退步”,实际上是我国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步”。传统的粗放的发展模式的确带来了物质方面的提升,经济数据的显绩,但也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们不能走“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路子,在追求显绩的同时要思考发展的背后能否带来长久的隐绩。事实告诉我们,唯有踏踏实实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才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持,而我国经济要想蓬勃、健康、持续的发展,定然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参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当下的民营经济已占我国GDP六成以上,贡献五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兴则经济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经济全局活。民营企业是实现5%预期目标的重要助力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后疫情时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式风云突变,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上最活跃的细胞,受到的冲击最为直面,受到的压力最为明显。在这个疫后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走改革路,吃开放饭”,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服务民营企业开拓新领域新赛道,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
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何服务好民营企业,用好“看得见的手”为“看不见的手”保驾护航,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人民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一堂“随堂考试”。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各级政府更讲诚信,为民解难题贵在长效。2021年6月15日,一场以“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的大会在海南召开。时任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的“灵魂之问”直指“新官不理旧账”,为什么之前招商的投资项目换了领导就不算数了,为什么以前对投资商说可以,现在又说不可以?海南省委、政府随后出台的《海南省政商交往行为指引清单(试行)》将“新官不理旧账”明确列入负面清单,将其归入“不诚信行为”而予以禁止。
《试行清单》的出台收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广泛好评。“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或多或少存在,各级政府唯有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扎扎实实兑现各类合法的优惠政策,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才能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各级政府更讲服务,为民办实事重在高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次记者见面会指出,“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
电视剧《县委大院》里有一个镜头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崔大哥想在光明县开火锅店,结果在办营业执照变更时,崔大哥一跑再跑,材料一补再补,最后火锅店迟迟无法开业被拖到被迫转让,直到离开时才敢和县委书记反映光明县“不光明”。一些地方以前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现在转变为“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难办”,政府服务看似变好了,但是事情依旧没办成,群众的问题仍然没解决,被群众戏称“主要领导开门迎客,职能部门关门打狗”。政府对市场主体是否真正关心和支持,会真真切切影响到当地的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会实实在在影响到我们是否能实现5%预期目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扎扎实实的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做好支持,帮助“看不见的手”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各级政府更讲担当,为民谋发展贵在实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区长每天掐表上下班,他不贪污,但也不干事。信访办窗口太矮,没有经费修,他就派人花60块钱买四个小板凳,还给每个窗口摆上十块糖果,不能多,怕让一个人全吃了。工会主席郑西坡找他解决厂房问题,他以一招“拖”字诀应对自如,惹得郑主席怒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算是吼出了观众的心声,吼出了观众对此类官员的极大不满。
大疫三年,对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冲击,经济发展不仅影响到高质量发展,更决定了财政收支。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面对着这场各地急需回暖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压力的“抽考”,有的地方官员积极作为,主动组织外贸企业飞赴国外开拓市场;有的地方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去外地搞调研、找差距、拉投资、促发展;而有的地方官员在“节流”上无所不用其极,但从不思考如何“开源”,如何为本地谋创业、谋就业、谋产业、谋发展。他们认为自己眼不花手不伸是清官,专心致志搞“节流”是好官,但是没有认识到“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映经济”,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现实版孙连城,没有认识到不作为、不担当也是懒政,更是腐败。纪检部门应当强化问责机制,突出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坚决对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两面人说不,坚决对不扎实做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两面派说不。
四
当下这场“随堂考”,干部没有局外人。李强总理讲,“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这一份信心需要我们每一位干部去参与,去奋斗。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依旧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只有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才能完成今年的5%预期目标,才能扎实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才能给人民群众交出高分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