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资江中下游),自秦置县,因境内桃花江得名,素有“美人窝”“楠竹之乡”“茶叶之乡”“建材之乡”等美誉。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85.26万。
桃江人杰地灵。“国保”春秋古越墓群、屈原天问传说、浮邱山千年银杏群,见证了桃江人文历史的久远;“马迹塘故事”“胡呐喊”“地花鼓”“五道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诠释了民俗文化的厚重;夏曦、夏思痛、张子清、张昆弟等革命先驱彪炳史册;文坛才子莫应丰,国画大师高希舜、胡念祖落笔生辉;丁夏畦、夏家辉、文伏波等3名院士、8位将军、8位大学校长、370多名专家教授尽显名士风流;作为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桃江为国家输送了256名飞行员,近三年有丁阳、罗胜科、李明等3名桃江籍解放军战士荣立一等功,涌现出了为国防事业壮烈牺牲的温涛、温伟彬等英雄人物,是名副其实的“功臣之乡”。
桃江景色宜人。资江贯穿县境102公里,汇聚7条支流,水资源总量达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15%,野生动植物达1584种,有桃花江竹海、浮邱山、桃花湖、凤凰山、罗溪瀑布、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有国家4A级景区桃花江竹海、紫金湾欢乐王国,以及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国地质文化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四星级旅游饭店、省四星级旅游民宿等丰富旅游资源,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桃江资源丰富。拥有楠竹115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桃江竹凉席”“桃江绿茶”“桃江竹笋”“桃江竹叶(绿茶)”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桃江竹笋”“桃江竹叶(绿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修山面、桃花江擂茶、二十四碟、全笋宴、武潭鱼、鲊埠牛肉等特色美食香飘四海。已发现矿产资源25种,探明储量15种,其中陶粒板岩、花岗石、石灰石、锑、金、锰等在全国占重要位置;有3座大型水电站、3座风电场,是全国绿色能源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桃江产业集聚。有省级工业园区桃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9.23平方公里,拥有标准化厂房115万平方米,已创建省级生态竹木制造产业集群、国家(桃江)楠竹产业示范园区。先进装备制造、竹旅文体康、生态绿色食品、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五大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生态竹木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全力申报首批国家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示范基地、生态竹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争创湖南千亿竹产业核心基地、省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桃江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距离益阳高铁南站仅20分钟车程,县城千吨级码头经资江入洞庭通江达海,洛湛铁路、石长铁路、渝长厦高铁穿境而过;3条国道(G207、G234、G536)、4条高速(G55二广、S20平洞、S71益娄、S7101益阳南线绕城)、6条省道(S223、S225、S319、S321、S538、S541)横贯东西、辐射八方,形成优势凸显的交通大格局。
马安高速、二广高速、益马高速互通处
桃益城际公交
当前,桃江县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全面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桃江而努力奋斗。预计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0元左右,增长4.8%;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9亿元,增长7.86%,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