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抗美援朝老兵李先仁逝世
近日,桃花江镇牛潭河社区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先仁安详离世。这位朝鲜战场上的“优秀炮手”,用一生书写了“最可爱的人”的传奇。
李先仁生前照 李辉 摄
老人当年的入伍证明书 李辉 供图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6月,16岁的李先仁报名参军。在东北训练期间,这个在炮兵21师208团被战友戏称“娃娃兵”的小个子,却能独自扛起70多斤重的喀秋莎炮弹。入朝作战时,炮兵21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唯一装备喀秋莎火箭炮的“王牌部队”。“爸爸生前给我们讲他的故事是这么说的,美国人说我们用了'核武器',其实是咱喀秋莎的威力。”小儿子李庆丰告诉记者。
史料照片 李辉 供图
作为全军唯一机械化炮兵,李先仁所在部队创造了3分钟打完16发炮弹、5分钟撤离阵地的“死亡倒计时”战术。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敌军阵地,配合主力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停战后,李先仁作为代表接受金日成元帅接见。
“爸爸总说炮弹比金子贵,8两黄金一发。”小儿子李庆丰轻抚泛黄的军功章回忆,父亲晚年常给孩子们演示当年装弹动作,70多斤的炮弹在他手中仿佛有无穷力量。
“李嗲打牌总是赢,说自己是战场上练出来的好记性。”社区居民李归栏记得,每次讲起战斗故事,老人都会突然挺直腰杆,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如今,资水河畔的雷公岩大桥车水马龙,这座于2020年10月国庆前通车的民生工程,正是李先仁晚年常散步的地方。当人们在桥上欣赏资江两岸美丽的风景时,或许会想起那位曾在朝鲜战场创造奇迹的老兵,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
“李嗲走了,但他的精神就像喀秋莎的火光,永远照亮我们前行。”桃花江镇退役军人事务站党支部书记龚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