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江新闻 > 部门动态
让校园劳动教育基地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发布时间:2023-09-21 16:52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县教育局 作者:胡卫红 苏依依 浏览量: 【字体:

  如何以劳动教育撬动五育?怎样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桃江县教育局围绕劳动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引导各学校立足校园文化,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可视化,让校园劳动教育基地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武潭镇八一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一角   胡卫红 摄


  9月20日上午9点,走进武潭镇八一小学的校园劳动教育基地,70块菜土整齐有序,其中,42块种植10余种时令蔬菜,另外28块种植有近30种野生中药材。在蔬菜种植区一侧,该校6年级73班的学生正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大家有的在菜地里扯草,有的在摘蔬菜,还有的学生在劳动老师的指导下,开挖菜土,施肥播种。“挖土时,我手上磨出了水泡,不过能吃到自己种的蔬菜,比得个‘优’还高兴!劳动课中,我还结交到了很多和我一样爱好劳动的同学,这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特别喜欢。”该校6年级73班的薛奕轩同学开学地说。

  从2020年开始,武潭镇中心学校创导全镇各中小学校利用校园里的一些闲置地,整理成一块块菜园,用于学生的课外劳动教育。同时,多方筹措40余万元资金,用于全镇校园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目前,武潭镇已有10个学校建起了劳动教育践基地,开辟了260余块菜土,让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在劳动中开阔视野、放飞自我。


武潭镇三板桥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一角胡卫红 摄


  在石牛江镇芙蓉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老远就闻到美食的气息,孩子们正在这里野炊,9口柴火大灶“火力”全开,学生洗菜烧火、备菜烹饪,个个争当“厨王”。忙碌近两小时后,老师、家长代表和学生同席“干饭”,虽然“黑暗料理”不少,但聚餐的欢乐慰藉着留守儿童的心。

  近年来,在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桃江县教育局鼓励各中小学校统筹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基地建设资金,不少学校通过借力社会资本,赋能劳动教育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全县146所中小学校,共建成劳动教育基地55个,其中,校内劳动教育基地52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3个,涉及种植、手工、非遗文化等多个类型。针对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比例超过60%的实际情况,各校在劳动基地建设和劳动课程开发中,注重体验性、互动性、多元性,培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关心留守儿童,从源头上减少其心理问题,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各校蔚然成风。


县教育局局长石敬阳接受记者采访  胡卫红 摄


  “下阶段,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高举‘以劳育德’‘以劳树人’旗帜,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文化之魂、课程之魂、价值之魂’,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县教育局局长石敬阳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