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桃江新闻 > 桃江要闻
“驻村入户”沉浸式培训民情日记——驻益阳市桃江县修山镇花桥港村(三)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发布时间:2023-05-26 08:58 信息来源:县人民政府 作者:周登高 浏览量: 【字体: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今天的任务是调研乡村产业发展以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前期的调研和今天实地走访,了解到花桥港村的“小产业”还是不少,有一个上一定规模的茶园和茶厂——圣恩茶业,有竹扫把、竹刷把作坊3家、有“修山面”家庭作坊5家,还探索创办了竹凉亭、竹拱桥等工艺品制作工厂等等。

  如何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课题之一。从前期的实践经验来看,同质化严重、市场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想,要实现产业振兴,一定要想清楚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为什么的问题,即发展乡村产业,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我想,主要应该是两个目标,一是创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像花桥港,“竹”“茶”“面”三个小产业,安置本地就业近700人。每年仅对外销售的竹扫把就超过50万把,销售额超400万元,其中90%以上流入了村民的口袋。二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集体能力。这就可以通过组建合作社,做活“三块地”文章,流转土地、入股企业、创办村集体公司等形式发展产业。花桥港村通过土地流转服务等方式同圣恩茶业合作,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

  第二,干什么的问题,即选择什么产业,打造什么项目。我认为,发展乡村产业,关键还是要利用好自身资源。一是要利用好自身产业资源。农村发展产业,受制于人才、资金、技术、交通区位和要素配套,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千万不能“一窝蜂”,一定要在本村本土找到“依托”。花桥港村利用竹枝、竹尖制作“竹扫把”“竹刷把”这样不起眼的小产业也是不错的选择,探索的竹凉亭、竹拱桥制作,只要传承创新工艺技术,进一步融入文化元素,也能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圣恩茶业最近谈的一笔订单是为一家知名茉莉花茶工厂制作基茶,这就是在当前茶产业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环境下求破局的好方法。二是要利用好自身山水资源。如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彰显特色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这样才能吸引“市民”,不要把农村建得像城市;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做山水文章的核心,在守牢生态美丽底线的前提下,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山塘河港养上几千尾鱼苗,林下养上几百只土鸡,本村本土就能消纳,也是不错的产业。

  第三,谁来干的问题,即依靠谁,需要谁。我认为,乡村产业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做好“四乡工程”。一要引“能人回乡”。要依托本乡本土走出去的人才,不管是大学教授、领导干部,还是企业老板、创业青年、打工能手,不论是吸引他们返乡创业,还是请他们跑项目、出点子,要想方设法吸引他们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二要请“乡贤助乡”。乡村振兴要做活“人”的文章,知名乡友、退职干部、妇联执委等等,这些都是动员群众的核心关键人物。三要招“企业兴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一个村如果能够引进发展好一个几个好的企业,就业岗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四要让“市民下乡”。好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好的产品使人慕名而来,让更多的市民下乡休闲旅游消费,把农产品带进城,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终极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