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宣传》2023年第1期发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龙飞文章《唱响时代主旋律 舞出奋进精气神》,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桃江县紧紧依靠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抓保障,强化机制建设。文艺工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把机制建设作为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营造繁荣发展文化文艺的良好环境。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文艺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文艺工作的占比、分值,强化半年度督查和年度考核,动员和推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二是完善评比机制。确立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的创作评价标准,连续三届开展“桃花江文艺奖”评奖,评选出51件获奖作品,20位“桃花江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奖个人,不断把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推荐给人民群众。加强评奖成果的宣传推广,组织获奖文艺作品展映展播,公益短视频“清廉·节气”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扶贫题材书籍《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获评“中国好书”,花鼓小戏《乡长打工》荣获省艺术节金奖。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两轮驱动,设立桃江县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资金,近三年对县内贡献较大的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发放奖补资金累计200多万元;出台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实施办法,每年奖励各类优秀文艺作品30万元;成立湖南省益阳市紫辰文化教育基金会,探索出民间资本与县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桃江路径。
抓基础,强化阵地建设。基层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公众大戏台和文化广场,以及 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5个“农家书屋”、215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二是搭建展演平台。改造提升县文化馆小剧场,成立希舜书画艺术中心,举办大型画展7次。创办《印象桃花江》《桃花江文艺》等10余个内部文艺刊物,为本土文艺作品、文艺新人提供展示平台。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健全完善全县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制度、公众大戏台管理办法等,明确设施运行管理、服务标准事项、免费开放时间等内容,公众大戏台每年排演70余场戏剧、歌舞,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抓关键,强化队伍建设。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光荣使命。把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关键,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工作,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一是配齐配好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制定文艺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文艺人才信息库,完善文化专业人员资格和聘任制度,明确 15个乡镇文化站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文化干部,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文化专干。近3年来,通过直接考聘引进文化人才84名,提拔重用文化干部10名。全县成立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协会共400余个,拥有国家级会员42人、省级会员180人。二是做好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工作。举办36期桃花江文化大讲堂,每年开展4次全县文艺骨干辅导和培训,设立花鼓戏培训基地,稳步提升文化人才素养。县文联连续7年被省文联评为优秀单位,“凤凰山”“春草”等文学社被评为全国、全省优秀文学社。
抓载体,强化活动引领。坚持重心下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送去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组织召开第十五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暨《高希舜与南京美专》专题研讨会、首届桃江地方文学作品创作发行座谈会,举办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百余场,广泛宣介桃江特色地域文化。持续开展“欢乐潇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广泛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轻骑队下基层献艺”等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